海棠,蔷薇科植物,为中国著名观赏树种。
海棠,自古以来就是雅俗共赏的名花,明艳、美丽、高洁。
明代《群芳谱》记载:“海棠有四品,皆木本。”这里的四品指的是蔷薇科苹果属的西府海棠、垂丝海棠和蔷薇科木瓜属的木瓜海棠、贴梗海棠。
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
海棠产自四川山地,中晚唐之后,去四川旅游做官的人增多,发现了山野海棠独特的美。薛涛非常喜欢海棠,大量种植浣花溪上,使得这种花木名扬四海。
海棠品种繁多,其中尤以西府海棠最负盛名。我最喜欢就是西府海棠,一方面是因为和父母栽种的苹果花很像,另一方面是苏轼的海棠诗美得惊艳。西府海棠花未开时,花蕾红艳,似胭脂点点;开后则红粉相间,有如晓天明霞。
海棠花素有“国艳”之誉。苏轼一生独爱海棠花,诗咏海棠,也栽植海棠,而他的文学成就更像是一树盛开千年的海棠花。
嘉祐六年(1061)末,苏轼任凤翔府签书判官,带着夫人王弗走上了他人生仕途的第一站。第二年,就带领民众对饮凤池进行疏浚改造,扩大面积,开渠引水。在池中种植莲藕,在岸上栽植柳树、海棠,建亭修桥,筑楼成阁,并改名为“东湖”,也就是今天的“凤翔东湖”。苏轼在任杭州太守第二年,采用以工代赈的方法募民开湖,用杂草和淤泥筑起了“苏堤”,在堤旁遍种垂柳、海棠等。
“乌台诗案”第二年,苏轼在黄州写下了传世的《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的这首《海棠》,独创了“月下海棠”“烛下海棠”的意境,对后代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陆游就偏爱借着烛光欣赏海棠的姿态,“月下看荼醾,烛下看海棠”。黄庭坚的两句诗“烧烛海棠夜,香衣药市秋。”直接化用了苏轼的“故烧高烛照红妆”一句。
读苏轼《黄州寒食帖》,可感令人疼惜的海棠花:“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苏轼《记游定惠院》一文说:“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苏轼有一首题目特别长的诗,即《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诗也写的很长,“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朱唇得酒晕生脸”“日暖风轻春睡足”等皆是咏海棠的千古名句。
海棠主富主贵,京城人趋之若狂,但在黄州山野看到一树海棠,却让苏轼百感交集。这山野,居然也有海棠,居然开得这么美,这么顽强,这么娇艳而不娇气。在时光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哦,你也在呀!
苏轼写海棠,也是写自己。美丽与悲伤交织在一起,跌宕起伏。没有两朵海棠花是一模一样的,也没有一种姿态不美,绽放是美,凋零是美。
“乌台诗案”后的第三年,苏东坡到阳羡(今宜兴市)拜访老朋友邵民瞻,带给老朋友一株海棠。深怕主人栽种海棠不得法,坚持自己亲自下地栽在了邵家东苑“天远堂”。以花木相赠,亲自种植,更显珍贵。后世人将这株海棠称之“东坡海棠”,继而扩大栽植,使海棠满园,即现在的宜兴市闸口东坡海棠园。
四月已至,海棠花醒。我带着朵朵行走在冶峪河畔,我们在梨园广场看了最明艳妖娆的贴梗海棠(相思红),紧跟着又在思源广场看了艳美清香的西府海棠(胭脂雪)。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我们站在思源广场,在微风吹拂下,次第开放的西府海棠花轻轻摇曳,更显春意浓浓。看海棠、赏海棠,读海棠、诵海棠,坐在旖旎的春光里,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吃一只苹果。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