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区候鸟保护打出组合拳
媒体:内详 作者:佚名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0/12/11 7:49:28
中国绿色时报12月10日报道 随着天气逐渐转冷,飞抵江西鄱阳湖区的冬候鸟数量与日俱增。截至目前,仅保护区九湖之一的蚌湖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鹤的数量就有2000余只。为保护候鸟安全越冬,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省森林公安局、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打出组合拳,筑牢一道道安全防线。
千方百计多投入 打牢基础不动摇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淡水湖,是国际重要湿地,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候鸟越冬栖息地,每年占世界总数95%以上的白鹤、50%的白枕鹤、60%的鸿雁在鄱阳湖区越冬。
保护区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在永修、星子和新建县建立了4个保护站的基础上,又投资1500万元,沿鄱阳湖区其他县新建7个保护监测站;筹资90多万元为一线保护站购置了6辆巡护执法专用汽车;投入230万元租赁3个租期20年的湖泊,以科学调节水位,保障候鸟栖息;将85%职工安排到了一线保护站,聘请协管员25人、季节性护鸟员10多人,充实保护人员力量;统一执法人员服装,提升执法人员形象;添置了望远镜等观察设备。
铺天盖地搞宣传 大造声势氛围浓
搞好宣传是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每年的爱鸟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综合治理宣传月、国际湿地日和世界环境日,保护区都会组织主题鲜明的宣传活动。仅2009年,保护区就在学校、社区开展各类知识讲座、法律法规咨询和冬令营等宣传活动126场次;张贴宣传画、通告5万余份,发放《法律法规汇编》、台历、挂历2万多本;出动宣传车辆100多次,覆盖12县(市、区)30多个乡镇500多个自然村。今年11月,保护区还开展了“行万里路、进万家门”宣传活动,将5万份宣传画发放给鄱阳湖区12个县(市、区)的县委、县政府(管委会)、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工商管理局、湖管局,相关乡镇、村组、学校等。
夜以继日勤巡护 打击犯罪不手软
鄱阳湖保护区坚持日常巡护、重点打击,平均一年的巡护里程超过12万公里,差不多每天绕鄱阳湖巡护2圈。在重点保护季节,巡护人员一律取消休假。在日常巡护的基础上,还会对进入保护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突击检查、登记,对查出的非法猎捕、杀害、收购和运输野生动物的行为,从重从快处理。
鄱阳湖湖区面积大,“三叉”地带时有“天网”出现。为弥补保护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10月20日,江西省启动了一项为期4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集中力量全面拆除和清除湖区内的“天网”和毒饵,严厉打击各类破坏鄱阳湖候鸟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连日来,由江西省林业厅副厅长詹春森挂帅,组织省森林公安局、省野保局和鄱阳湖保护区管理局联合,兵分三路,到沿湖各县(市、区)督察。12月1日,上饶组织市、县森林公安、野保、林政工作人员,在余干县大湖口、鄱阳县白沙洲等候鸟重要栖息地开展巡查工作,共发放宣传单1500张,收缴“天网”15张,清除毒饵6公斤;永修、都昌、星子、南昌和新建等沿湖各县也都组织队伍,深入湖区清理“天网”等非法猎具,督导各乡(镇)政府和湖泊承包经营户落实候鸟保护责任。
群策群力大联合 编织法网不疏漏
鄱阳湖保护区每年都动员社会力量支持保护工作:走访湖区相关的地方政府,在湖区广泛开展流动宣传,张贴标语和《联合保护通告》,建立社区人员信息库等等,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社区群众的力量。11月16日,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湿地联合保护工作会议召开,环鄱阳湖12个县(市、区)联合签署了《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湿地联合保护公约》,在整个鄱阳湖编织了一张群防群治的法网。
鄱阳湖保护区还积极参与到省林业厅组织的督导和暗访行动中。11月29日,保护区与省森林公安局、省野保局组成3个工作督导组,奔赴南昌、上饶和九江,检查鄱阳湖区联合保护工作会议精神的落实情况,与当地政府和林业、工商、公安等相关部门一道,深入鄱阳湖腹地,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在督导组的督促下,共出动人员200多人次,大型拖拉机3台,将可视范围内的“天网”全部清除。
自12月3日开始,在省林业厅的组织下,鄱阳湖保护区管理局组成5支暗访组,奔赴鄱阳湖沿湖各市、县、乡、村湖区一线,调查相关单位和部门有关湿地和候鸟的宣传、保护情况,重点了解湖区有无毒杀、网捕、贩运、经营候鸟的不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