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汛期以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当前几天南方地区正在经历强度最大,范围最强的降雨天气过程,中国气象局启动了暴雨Ⅳ级应急响应,应对强降水天气过程。面对复杂严峻的天气形势,公众如何从容应对?5月15日,在中国气象局举办的“直击天气——与科学家聊天”活动中,多名气象专家围绕天气的“‘任性’与减灾的韧性”这一主题,与媒体和公众一起聚焦与汛期天气有关的话题。
国家气象中心强天气预报中心预报科科长、高级工程师方翀表示,今年强对流天气范围和强度,比去年和前年总体来说要偏强。方翀介绍说, 国家气象中心强天气预报中心因成立时间较短,加上我国相对美国等发达国家来说,强对流天气偏少,因此总体预报水平与发达国家有差距。但通过努力,现在对于短时间的降水,冰雹、大风的预报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善。去年到今年中尺度数值的预报模式取得较大的进展,预计未来几年在强对流天气预报方面还会有持续的进步。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首席专家、正研级高工周兵介绍,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实时监测表明,2014年5月开始的厄尔尼诺事件已持续12个月。当前的厄尔尼诺事件将持续到夏秋季,将对我国气候产生影响,可能导致我国2015年夏季“南涝北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出现洪涝灾害;华北将出现较严重干旱。他指出,今年有厄尔尼诺的存在,因此要高度重视极端天气的发生。
2012年7月21号,北京特大的暴雨洪涝灾害,79人死亡。降雨中心的房山死亡近60人。中国气象局前总体规划室主任、北京减灾协会特聘专家阮水根表示,“防灾减灾这个事情,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气象灾害实际占了所有自然灾害70%,造成的损失相当大。我们应该构筑一个以防为主,防、抗、减、救联动的防灾减灾体系,才能发挥体系最大效用。 ”
关于如何完善防灾减灾体系,阮水根呼吁,“第一,首先在体制上应该逐步扁平化,减少中间层次,提高效率;第二,由于灾害本身无国界、疆界、界限,那么当有些灾害发生不同地域之间,或涉及不同部门,或诱发出一些次生灾害时,就需要联动,不仅在行政上,在信息、资源、技术各个方面都要联动。”
阮水根介绍说,灾害造成伤亡的原因大多因公众不了解气象灾害的自然规律,防灾减灾意识缺位,没能掌握自救或互救的技能,临灾时惊慌失措。他建议公众多参与防灾减灾的讲座、培训班等,在灾难面前要克服侥幸和敛财心理,以从容应对灾害发生。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