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三峡水库工程完成,实验蓄水正式告一段落,素有“重庆移民看云阳,云阳移民高阳”之称的云阳县高阳镇又一次迎来了挑战,蓄水形成25平方公里的内陆湖泊,绕湖沿线岸长就有100多公路。
实验蓄水前,青树村移民邵开功在175米线下种了10亩芝麻,当年受益万多元。
高阳镇移民办的邵开德告诉笔者,“原红庙村后靠移民在马鞍沱淹没线下落冬丘田种了0.8亩莲藕,165米实验蓄水,因近半年的水深淹没,结果把莲藕给水泡死了,第二年没有一株生长起来的。”
镇领导告诉笔者,“库区治理难,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蓄水前,沿湖边的村民在175线下捡季庄稼种,什么玉米、花生、芝麻等,只要能收到的庄稼都种上,农民什么都不管,农家肥、化学肥、农药都用上,这对库区水质有影响。必须找到适合耐淹没的物种才能治理,也让当地政府感到治理有难度。
去年,175米正式蓄水,高阳借助成库后留下的天然湖泊,准备规划打造平湖旅游业推动地方经济。
今年,水库水位季节性的调控在155米至175米之间交替变化,形成水位涨落幅度高达20米。尝到甜头的部分农民或者场镇居民,大张旗鼓地在消落带湿地带干起了老本性,种上玉米、花生、芝麻等季节性庄稼,致使消落区出现“八乱”现象,这对库区生态势必有影响。
针对消落区出现的“乱搭乱建、乱倒乱堆、乱填乱挖、乱耕乱种”的“八乱”现象,高阳镇党委、政府庚即按照重庆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云阳县的具体实施办法,重拳出击,不留死角的专项治理行动,确保消落区水环境安全。
通过专项整治,使高阳消落区沿湖岸的“八乱”行为得到全面遏止,污染物得到及时清理和治理,流行性疾病传染源得到有效控制,防洪库容得到有效保护,消落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3000亩库周绿化为消落区探路
如何治理库区消落带,这使高阳镇党委、政府一般人研讨的头等大事。
实验蓄水的第一年,时任云阳县委常委,高阳镇代理党委书记张定安意识到,首先要治理175米线上的,才能保持水土。于是大胆做出决策,争取项目绿化175米—300米地带,防治水土流失。
张定安向县委书记李洪义建议,借助长江两岸森林工程建设工作可将高阳175米线上治理列入规划。
这一建议得到了该县领导的支持,当年在高阳175米线上规划3000亩种黄花槐、栾树、柳树、龙眼、黄桷树、刺桐、等90万株植生态林。
针对规划,高阳镇结合旅游开发进行了细化分解,根据物种适应性,采取了三步走的方式。
一是将生长速度快、花期长、耐旱耐涝特性都很好的黄花槐广泛栽植在300米以下的沿湖两岸,这样即美化了沿湖沿线的美丽风光,又解决了沿湖岸的水土流失问题。
二是将耐旱的刺桐、黄桷树种植在土壤瘠薄的红石土梁地带,既绿化了荒凉的山坡,又解决消落带稍荒山不毛地段的治理问题。
三是将柳树、栾树、龙眼、柏树等成林较快、景观效果好的苗木,按照景观混交种植在一起,这样让沿湖两岸不久的未来展现给游人的是一片花海、一片果林、一片杨柳依依的生态美景。
淹没线下发展两栖树种
高阳镇党委书记陈向阳告诉笔者,高阳镇淹没线下还有近10平方公里的消落带的治理也刻不容缓,这对库区居民生活环境带来诸多不便,必须要找到既清水质又耐淹的乔木。
据陈向阳介绍,目前探索适合利用较多的两栖树种为池杉、水松、落羽杉、意杨、垂柳等。在可行的条件下,在消落带发展池杉、水松、落羽杉、意杨、垂柳这些挺水植物,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库岸抗浪蚀的能力,可改善沿岸地带生态环境。
图为云阳县高阳镇在三峡成库后,形成的高阳湖泊一角的消落区(175米)边缘地带栽植的垂柳。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