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经验研究 > 心得体会 > 正文

秸秆处置不应成为农民负担

媒体:原创  作者:陶思明
专业号:陶思明
2023/4/29 16:30:43

7

春种秋收,年复一年的种植业,是植物生命活体的再生产。遵循生命周期规律,农作物先有营养体而后才有籽实体,苗情决定着经济产量,整地、施肥、间苗、除草等系列化农事活动,都是为了营养体的茁壮、健康成长,以便有更好的收成。照此逻辑,如果说籽实体作为粮食很重要的话,那么营养体修成正果后蜕变成的秸秆也称得上盖世功高,因为没有秸秆就没有粮食。

农民深谙此道,历来视秸秆为宝,赋予其生产、生活、生态各种用途,粮食不能糟蹋,秸秆也没有废弃的。主要用来培肥地力,大部分秸秆都可作为家畜饲草实现过腹还田,也作垫圈材料或制作堆肥,这是保障农产品优良品质的农家肥主要来源,收割留茬则是命令式直接还田;作为薪柴烧火做饭,冬天烧炕煨火取暖御寒,减少对自然植被的依赖保护生态;还有一些独特用途,如麦草热值高可烧砖瓦,麦秸和泥作农房建筑材料,麦秆编织草帽,高粱秆制作厨房用品,高粱、糜子总状花序制作笤帚,荞麦秸秆灰烬制作烹调用碱水等。多余麦草还出售给造纸厂,稻草等秸秆也作造纸原料,因为污染问题后来逐渐退出了。

那么,过去有没有直接焚烧秸秆的情况呢,那肯定有,而且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烧,也就有了特定经济意义。如烧掉清运困难占田影响再生产的、或附着害虫比较多的秸秆,烧秸秆撒草木灰给作物青苗追肥,低温霜冻来临时烧秸秆形成浓厚烟雾保护大田未成熟作物等。不过在经济社会不发达、粮食等农产品普遍不宽裕的年代,秸秆其实也是稀缺资源,总体上焚烧量很小,空气环境尚好,人们没有注意到焚烧一些秸秆会是个问题。

可现如今,满足14亿多人口的高质量消费需求,粮食等农产品产量稳定增加,意味着秸秆产出量也稳定增多。与此同时,加快城市化进程农村人口在减少,规模化养殖业与种植业多有分离,社会发展促进燃气、电力、煤炭不断取代传统薪柴等,迈向现代化的新农村新农民新生活,对秸秆的使用量显著减少了。庄稼年年都要种,粮食全国人民在消费,副食品加工业、养殖业、工业产品天天在转化,不怕多只怕生产不出来,伴随而来的便是秸秆大量过剩问题,季节不等人,必须及时腾退处理田间秸秆,否则下季作物就无法播种。

物以稀为贵,多就不值钱了,甚至成为负担,秸秆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由农民宝物变成农业废弃物了。可喜的是,经过各方面持续努力,全国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利用途径包括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丰收的农田常有秸秆机械化粉碎、打捆、外运等壮观作业场景,展示着就地还田和离田利用两条途径解决秸秆问题的最大可能性。从保护环境出发严格禁止露天焚烧, 在秸秆新型资源化上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但问题并未完全解决,秸秆规模化、商业化的离田利用体系,还受到技术、市场和部分秸秆可收集性的限制,并不能吃进全部秸秆,而且农民是被动的,没有人要了只能自己处理。从一些论述主张和宣传推进看,提倡最多的便是秸秆还田,哪里来还回到哪里去,既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不浪费资源,又不受外界制约种田者自己就能操控,好处很多,按说称得上是一条阳光大道。

可是,与土壤有着天然亲和力的传统家畜过腹还田已微乎其微,更多只能直接还田。秸秆是有形物,充分腐烂进入土壤生态系统需要温湿条件,也有一个熟化过程,并不能立即见效。虽然有专家说,秸秆还田头一两年作物产量可能受到轻度影响或者基本不受影响,第三年后就呈现增产趋势,但秸秆年年季季有产出,还田并非还过一次就不再还了,实际上没有第三年。地里腐烂不了的秸秆太多影响耕作和苗情不说,还要考虑耕作层土壤消纳能力,现在机械化收割都是高留茬,已还田不少,再特意大量持续还田,即使秸秆全腐烂,积累量太大引发土壤基质出现不利变化也是问题,如缺少土壤的过厚秸秆层影响种子出苗、扎根等。

农民最了解土地、秸秆及二者的关系,对综合利用市场没有人要的、土壤可耕作性也接纳不了的多余秸秆,便想到了就地焚烧,以利进入再生产,兼通过焚烧将秸秆变成肥料草木灰、顺便消灭虫害等。经过多年的禁烧管理和开拓综合利用新途径,秸秆焚烧已不具普遍化,量也小多了。再禁烧管理严格、综合利用收购秸秆有收入的当下,相信农民能不焚烧的肯定不烧,为了及时腾出田地顺利转入再生产而不得不烧时,那肯定是没有更好的处置办法了,应该说具有一定的甚至充分的合理性。但焚烧势必产生烟雾,和空气质量目标有异,还排放二氧化碳,有悖于双碳目标,由此目前管理秸秆焚烧仍然十分严格,许多地方要求全域全时段全面禁烧,不着一把火、不冒一处烟,甚至对违反者拘留、罚款等。

农业是生命产业,受自然规律制约,农民种地多有不易,粮食、棉花、油料、糖料、果蔬等经济产出,大家高高兴兴地享用了,大部分秸秆也离田进入综合利用体系,只有小部分剩余秸秆如何处置,实在不应成为农民的负担。同时,也要看到东西南北中各地农作物旺盛生长期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清洁空气的巨大贡献,收获后临时性焚烧全社会也处理不了的部分占田秸秆,虽然有些污染但时间很短,相比农村地域辽阔环境容量大,想必也是可以接受的,而完全没有必要成为农民的难堪事。

为此,建议改变对焚烧秸秆的看法,采取给出路的政策,将综合利用和按需还田后剩余秸秆的不得已焚烧,作为秸秆资源化的兜底措施,赋予其必要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放松禁烧管控规定,给农民以充分的自主决定权而不再进退两难,也把“烧”和“禁烧”双方从不必要的矛盾冲突中解脱出来,增进社会和谐。有关部门当然可以继续加强焚烧管理,主要是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根据天气变化、秸秆数量、烧点位置等给予科学指导,尽可能分时段、分区域烧,控制瞬时焚烧规模和强度,稀释不利影响。相信随着综合利用技术进一步发展,可供焚烧的秸秆会越来越少,皆大欢喜会有时。

 

阅读 2277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