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江豚湾,长江精灵命悬一线

媒体:楚天都市报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2/7/29 7:52:02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本报记者蹲守两天,终于捕捉到江豚的倩影记者程铭摄
保存到相册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本报记者蹲守两天,终于捕捉到江豚的倩影记者程铭摄
保存到相册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本报记者蹲守两天,终于捕捉到江豚的倩影记者程铭摄
保存到相册
  楚天都市报讯图为:本报记者蹲守两天,终于捕捉到江豚的倩影记者程铭摄

图为:江上不时有来往的机船用电打鱼记者程铭摄

图为:江豚带给人们无尽的欢乐 记者陈勇摄

本报记者刘俊华楚天时报记者王焱尧

我们很幸运,曾与白鳍豚和江豚这两个可爱的物种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我们也很悲哀,刚刚亲历过白鳍豚的灭绝,还极可能再与江豚永别。

30年前,白鳍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1000余头;江豚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数量几千头。今天,白鳍豚已宣告灭绝,江豚数量约1000头,比大熊猫的数量还少。

就在近日,一群环保志愿者在网上称,自长江禁渔期结束以来,鄂州江豚湾水域频繁的电鱼、网鱼活动,威胁着江豚的生存。如果再不采取措施,我们每一次与江豚的见面,都有可能成为永别。

事实究竟如何?本报记者赶赴江豚湾展开调查。

探访苦守两天只得惊鸿一瞥

鄂州市燕矶镇龙王矶,巴河由此汇入长江,在下游不远处冲击成一个大沙洲。这里,是长江留存不多的江豚活动水域之一,被人们称为“江豚湾”。

7月16日,记者前往江豚湾探访。长江在这里拐了个大弯,令江面显得浩淼宽阔,一眼望不到对岸。岸边的居民说,这里正是江豚出没的地方。

在居民的指点下,记者找到江岸一处凸出的乱石滩,架起远距广角拍摄设备,守候江豚的身影。

夏日的上午,太阳火辣耀眼,江面情景一览无余。一直蹲守到下午2时许,依然没见到任何江豚的影迹。

77岁的苏继权老人,看守着龙王矶江畔一间排灌泵房。这位在江边土生土长的农民,和当地人一样,习惯称江豚为“江猪”。

他说,近来经常有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科考学者、媒体记者,前来向他打听“江猪”的消息,但有幸看到“江猪”的人却很少。

而苏继权的童年记忆中,充斥着与江豚嬉闹的场景。儿时的他,和玩伴在江边游泳时,经常能见到一大群黑影在江心往来穿梭。大人们怕孩子游到江心发生危险,往往会吓唬说:那些黑影是“江猪”,会吃小孩。

孩子们很害怕,不敢以身犯险。但偶尔,孩子们在江边戏水时,一两头“江猪”会突然从身边冒出,吓得大家上岸逃窜。定下神来,细看那些“江猪”,发现它们圆头圆脑,并无可怕之处。相反,它们跃出水面时,咧开的嘴巴仿佛带着微笑,充满友善。

年岁稍大后,苏继权又听大人讲,“江猪”很有灵性,喜欢与人亲近。长江边的渔民,有时在江上碰上风浪,总能见到“江猪”游弋在船边,就像保驾护航一样。而有关“江猪”救助落水者的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些朋友越来越难见面,即使碰上,也是孤零零的几头在江心游荡。这几年,苏继权几乎是日夜守候在江边的泵房里,但“江猪”的身影,仍是他视野中的稀客。

次日,不甘心扑空的记者又在龙王矶蹲守。从清晨苦守到黄昏,正在我们感叹与这些江中精灵无缘的时候,江心约300米外,两个黑影闪现在我们的镜头内,拉近一看,正是一大一小两头江豚。它们时而露头呼吸,时而潜水疾行,在江心嬉水玩闹,大约8分钟后,它们消失在镜头中,再也没有露面。

这惊鸿一瞥,令我们欣喜不已。苏继权说,你们耐性很好,运气也不错。

现状江豚种群遭受灭顶之灾

在守候江豚的两天里,记者在不到五公里的江面上,屡屡看到货船往来,近江岸的水面,还有用电打鱼的机船。龙王矶的江滩边,数家采石厂,很多乱石沿滩分布,还有的滚落水中。江面上,随处可见漂浮的生活垃圾。

鄂州市林业局副局长李振文,是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江湿地网络专家,研究江豚保护问题已有多年。他分析,长江水质污染导致鱼类减少、体内毒素聚集,江豚作为长江食物链的顶端,自然成了污染的受害者;江豚是靠声纳系统引导行动的,频繁的航行活动对它的声纳系统造成干扰,甚至令它感到狂乱烦躁,频频见诸报道的江豚被螺旋浆所伤,实际上多是江豚情绪失控而撞上的;人类攫取式的捕鱼方式,抢夺了江豚的食物,有时还会直接伤害到江豚;至于人工水利设施,破坏了江豚的生活环境,也影响了江豚的生息规律。

李振文的观测笔记显示,过去5年来,他观测到最多的一次江豚群体,约有20余头。更多的时候,一些环保志愿者看到的江豚,多为几头,有时甚至只有孤零零的一头。

李振文说,江豚是哺乳动物,隔断时间就要浮出水面呼吸,它们喜群居,习惯结伴捕鱼戏水。如果一片水域,长期观测的头数只有20头,那这个群体的总数只能推断为50头以内。这个数量对一个种群来说,自然繁衍都成问题。

江豚是家庭观念很强的物种,如果没有意外,江豚一家会终身为伴。李振文讲述了一个令人揪心的事例:数年前,他曾观测到一个江豚三口之家,经常结伴在同一水域捕鱼嬉戏,两头大江豚一左一右护着一头江豚幼崽。过了几个月,一头大江豚行动明显迟缓,似乎出现伤病;又过了不久,那头大江豚不见了;今年初,另一只大江豚也不见踪影,只剩下小江豚孤单凄凉地在江面飘零……

李振文痛心地说,这只是江豚种群遭受灭顶之灾的一个缩影。如果再不采取措施挽留,用不了几年,我们就将永别这群可爱的精灵。

危局每处栖息之地皆不乐观

鄂州江豚湾,在长江流域的江豚栖息点中,种群数量相对较小,受人类活动因素的威胁还不算最大。

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王克雄介绍,历史上江豚曾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支流和大型通江湖泊之中。随着江湖阻隔、航运发展、渔业捕捞和挖沙等人为干扰加剧,加上大型涉水工程建设,长江江豚的适宜生存环境被逐步压缩。今年初,水生所在长江科考活动中观测,如今江豚仅少量分布在湖南洞庭湖、江西鄱阳湖、安徽铜陵、江苏南京,湖北的嘉鱼、石首、鄂州等不足10个长江水段。

科考队在考察中发现,这些江豚栖息的水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非法捕捞、水质污染、挖砂采石行为,严重威胁着江豚生息环境。

今年春季,长江洞庭湖水域,九江水域、嘉鱼水域,曾接连发生江豚意外死亡的情况,总数达数十头。专家在查验江豚尸体时发现,螺旋桨击亡、滚钩扎伤、电击伤害、药物毒杀是江豚死亡的主要原因。

专家呼声

世界上最脆弱物种亟待升格保护

鄂州市水产局总工程师徐兴川介绍,江豚是长江中独有的两大淡水哺乳动物之一,另一种为白鳍豚,已于数年前宣布功能性灭绝。

这个在地球上、在中国的长江流域生存了2500万年的古老物种,智力与大猩猩接近。据抽样调查,目前江豚的总量只剩下1000头左右,低于国宝大熊猫的数量。

针对鄂州江豚湾江豚生存状况,当地政府和一些专家曾有就地建立保护区的动议,但一直未能着手实施。

对此,徐兴川持有不同意见。他认为,建立江豚保护区,涉及水利、渔政、环保等多部门协调,因长江流经不同的行政区划范围,还需要跨区域协调,实施起来障碍重重,难取得快速显著效果。

因此,要想改善江豚的现状,在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中,提高江豚的保护级别是当务之急。

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豚类研究专家王克雄,非常赞成江豚保护级别升格的建议。他说,按国际物种生存现状理论来评估,江豚是极度濒危物种,且正在以每年6%的速度递减。另外,江豚的繁殖能力低。一对成年江豚,正常情况下每两年只生一胎,一胎只生一头。

王克雄悲观地预测,结合江豚现在种群数量、生存现状和繁殖能力来推算,不出15年,江豚也将步白鳍豚的后尘而灭绝。可以说,长江江豚是目前世界上最脆弱的物种之一,将之从现在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提升至一级保护动物,是迫在眉睫的需要。

王克雄透露,根据一些专家的建议和实际情况,国家农业部已着手在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中,将江豚由二级升格为一级保护对象。
阅读 1164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