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中央对口云南省开展长江(云南段)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民主监督,九三学社云南省委开展泸沽湖保护治理民主监督工作以来,丽江市积极落实民主监督反馈的意见建议,推动泸沽湖保护治理实现“五个转变”,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定位进一步凸显。
壹 推进两省共管,推动“一湖两治”向“一湖共治”转变
泸沽湖位于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的交界地带,虽为川滇两省共同管辖,但保护治理工作长期以来一直由两省分别负责,导致治理政策和标准难以统一。为了打破这一局面,丽江市积极推动滇川“1+3”方案的落地实施,建立了联合执法工作制度、联合巡查督察制度以及联席会议制度,全力促进两省共治政策的出台。
经过不懈努力,2023年9月,云南和四川两省人大常委会在充分审议后,分别通过了《云南省泸沽湖保护条例》与《四川省泸沽湖保护条例》。这两部条例自2023年12月1日起在两省范围内同步实施,标志着泸沽湖的保护工作实现了从“两治”到“共治”、从“分治”到“合治”的重大转变。这一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泸沽湖保护治理工作达到最佳效果,为湖泊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
贰 绘制规划蓝图,推动“多头规划”向“多规合一”转变
泸沽湖不仅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景观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区域,还是一个涉及多重功能区和复杂管理系统的地理单元。该地区集国家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旅游开发区、省级湿地以及社区等多区重叠于一体,为确保各功能区高效有序、和谐共生地发展,我们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与管理。
在具体实践中,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旅游区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以及生态红线等多元且独立的专项规划进行深度融合与统一管理,使之在一张全域覆盖、多维立体的空间蓝图上得以清晰呈现。通过这种整合优化方式,不仅可以避免规划间的冲突矛盾,还能确保各类保护与发展目标相互衔接、协同推进,共同构筑起泸沽湖地区绿色、可持续、和谐发展的坚实基础。
已获批执行的规划包括《泸沽湖风景名胜区综合规划》、《云南丽江宁蒗泸沽湖片区规划》、《丽江市宁蒗县泸沽湖流域控制性环境总体规划(2016—2030年)》、《云南泸沽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0—2029年)》、《云南泸沽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方案》以及《云南省泸沽湖流域国土空间保护和科学利用专项规划》等。
叁 转变发展思路,推动“围湖发展”向“控湖转坝”转变。
在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的基础上,跳出传统的以开发利用为主导的“围湖开发”思维框架,致力于打造湖滨生态带,构建以泸沽湖机场为核心的交通网络枢纽。这一系列举措旨在将泸沽湖区域打造成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功能区。
具体而言,通过精心策划和科学布局,成功推出了竹地摩梭特色小镇、永宁摩梭古镇、泥鳅沟农旅小镇三个独具地方特色的精品旅游项目。这些项目不仅深度挖掘并展示了泸沽湖地区的摩梭文化、民俗风情和自然景观,还注重将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紧密结合,力求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重提升。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同步配套建设了泸沽湖游客换乘中心、泸沽湖供水工程、智慧泸沽湖项目以及永宁污水处理厂,形成“一带、一路、三镇、四配套”的完善体系。
这一系列举措旨在优化旅游服务环境,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并有效解决旅游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确保“控湖转坝”经济发展模式的顺利落地和实施。目前,随着泸沽湖周边公路交通网络的不断拓宽与完善,各类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摩梭古镇酒店、演艺中心等重点建设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而永宁摩梭古镇、农旅小镇的项目规划也正按照高标准、高要求有条不紊地展开。
肆 构建保护格局,推动“经济主导”向“和谐共生”转变
大力倡导并弘扬泸沽湖周边居民珍爱湖泊的传统习俗,充分调动群众在入湖河道清理、沿湖植被恢复、湿地生态修复以及生态村庄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全面开展对5条主要入湖河道及6条山水沟渠的治理工作,积极推进生态搬迁和生态修复工程,致力于实现从“人进湖退”到“人退湖进”的转变。
强化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管控力度。通过推动沿湖土地流转、禁止养殖大牲畜等措施,严格管控农业面源污染。目前,已成功流转湖滨区域土地1122.8亩、林地1540亩、基本农田1344.78亩,并在湖周边严禁建设规模养殖厂,有效遏制了农业面源污染的蔓延。
规范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全面实施封湖禁捕行动,划定游船实验区、游览线路,并严格限定游船活动区域,禁止燃油、机动、金属船只入湖。同时,加强了对环湖民居及客栈、餐饮经营户的日常环保监管工作,规范了景区环保配套设施的管理与使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确保泸沽湖的生态环境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
伍 增强科技支撑,推动“传统景区”向“智慧景区”转变
投资1.12亿元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智慧泸沽湖管理中心项目,这是一项集多项高科技监测与管理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该项目涵盖了水质监测系统的搭建,通过实时采集和深度分析泸沽湖水体的各项指标数据,确保湖水质量得到有效监控和保护;同时,配备了先进的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泸沽湖全域及周边重要区域的全方位实时监控覆盖,有效提升了安全防范和应急响应能力。
构建了森林防火监测预警平台,提前预警潜在的森林火灾风险,确保生态安全;同时,强化了网络建设工程,打造稳定高效的通信基础设施,为智慧化管理提供坚实的信息传输保障。在具体实施上,配置了智慧化垃圾分类收集箱,引导游客正确投放各类废弃物,有效促进了环境卫生治理水平的提升。
完善了景区管理中心机房设施,整合资源建立三维电子地图,并集成交通调度、维稳安防、环保监测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监控系统,使得管理和服务效能得到显著增强。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泸沽湖景区从初步引入智慧化设备阶段迈入完善智慧化管理体系的新阶段,积极推动了景区由传统管理模式向利用先进科技手段进行高效、智能、精细化管理的重大转变。
来源:丽江统一战线、丽江日报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