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修复生态湿地助洱海变“清”

媒体: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2/8/18 8:37:24

  在云南大理的洱海月湿地公园,清澈的洱海湖水缓缓拍击岸边的岩石;举目远眺,圆弧形的湖滨带绿意盎然,挺拔的芦苇挂着白穗,一簇簇水葱随波摇晃,在香蒲、鸢尾的根部,睡莲舒展着圆叶,紫的、红的花开得正盛……一条木板路在满目葱郁中蜿蜒,老人带着孩子,在木板路上散步、嬉戏。

  大理州环保局在洱海全湖设置的24个监测点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洱海水质连续半年达二类标准,平均透明度超过2米。在持续大旱、入湖水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洱海透明度依然回升,总磷和藻类细胞总数逐步降低。

  洱海水质为何能持续好转?日前,记者来到了洱海。大理州环保局水专项办刘滨说,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态湿地的建设。湿地有减少污染、修复生态等功能,已成为洱海的生态屏障,被誉为保护洱海这只“眼睛”的“睫毛”。

  监测显示,洱海主要污染因子是总磷、总氮。洱海周边几乎没有大型工矿、污染企业,主要污染源为农业、养殖活动和生活污水。刘滨说,把已达国家一级A标排放标准的生活污水,或农业尾水排放到洱海的湖滨带,能再削减约15%的磷氮。“如果在湖滨带停留时间不少于48小时的话,磷氮削减量可达40—50%。”

  大理市副市长郭华说,大理积极退塘还湖、退耕还林、退房还湿地,完成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58公里,建成罗时江、才村、下河湾、洱海月等生态湿地1万亩,在流域面山、近山区域人工造林2500亩,封山育林5.5万亩,管护森林125.4万亩,完成小流域治理12.5平方公里。

  在洱海流域,大大小小的湿地公园星罗棋布。这样,不但减少了生产活动对洱海的侵占、对其生态功能的威胁,还成为市民纳凉、休闲、文化娱乐的好去处。

  此外,整个大理州共退塘还湖4324.94亩,退耕还林7274.52亩,退房还湿地1705.8亩。同时,洱海流域所有污染工业企业已全部退出,基本实现了流域工业企业污染零排放。

  在洱海边上,记者看到一个不大的土台子。土台上艾草长得正旺,美人蕉开着黄花。刘滨说,其实,这土台是个污水处理设备,里面有当地的土壤和沙子、谷壳碳;通过管网把周边大理镇北才村1760人的生活污水送到这个土台里。

  “沙子起到过滤作用,谷壳炭就是把谷壳烧成炭,作用类似于活性炭,把磷等固定在土壤中,减少排入洱海的氮磷。该技术设备已在美国运行50年,依然效果良好。从建设成本看,包括管网在内,该设备约为1平米1万元人民币,基本没有运行费用。”刘滨说。

  在洱海流域,像北才村这样的村落污水处理系统共有54座,还有城市污水处理厂4座(设计处理能力7.3万立方/日),重点集镇污水处理厂9座(设计处理能力1.05万立方/日),农户庭院污水处理设施9811座,还建成环洱海截污干渠69.4公里、片区污水收集支管网482公里,实践了大理州“治湖先治污、治污先治源”的理念。

  通过污水处理、湿地修复等,洱海流域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村民收入也不断增加。50多岁的杨子标与老伴、女儿、女婿共同经营着一家农家乐,客栈就建在自家临洱海的院落中。他深有感触地说:“我也曾在家门前的湖湾里养过鱼,那时的生活污水没有处理直排洱海,加上家家户户都发展网箱养鱼。饲料投得多,水脏得快。天热时,远远就能闻到一股腥臭味,根本没人敢来。”如今的洱海水好、环境好,游人日渐增多。在旺季,杨子标的“农家乐”,一天纯收入就能达1000元以上。

  杨子标说,“"洱海清、大理兴",百姓也尝到了实在的甜头,现在日子过得比乱排污、散养鱼时强多了”。

阅读 313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