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是2021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我国首个蓝碳交易项目签约仪式在位于青岛的自然资源部北海局举行。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购买了“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产生的5880吨二氧化碳减排量,用于抵消基金会日常工作和开展活动产生的碳排放。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副司长杜官印表示:“‘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是推进蓝碳交易工作的一次成功探索,为红树林等蓝碳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途径提供了示范,在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红树林保护修复、助推未来碳中和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疫情防控要求,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通过视频连线青岛会场,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简称“海洋三所”)、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代表共同签署了“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碳减排量转让协议,这标志着我国首个蓝碳项目交易正式完成。
相对于陆地植被的“绿碳”,蓝碳是海洋的蓝色碳汇,即海洋生物固定的碳,而红树林被认为是固碳最有效的蓝碳生态系统。
“‘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是全球首个同时符合核证碳标准(VCS)以及气候、社区和生物多样性标准(CCB)的碳汇项目。”项目发起人、海洋三所研究员陈光程介绍,VCS是全球最广泛的自愿性减排量认证标准,相当于国际通行的碳交易“许可证”;达到CCB标准,意味着在碳交易时具有更高的市场价值。
2019年起,海洋三所经过充分调研后,选择在湛江开展蓝碳交易试点工作;2020年3月,海洋三所与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签订协议,合作开发“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项目负责人吴晓东介绍,该项目依托380公顷人工修复的红树林,从2015年至2020年共产生5880吨的二氧化碳减排量。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苇表示,管理局不仅利用社会资金开展红树林生态修复,为蓝碳项目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还为周边村庄修建道路、图书馆等基础设施,改善社区生活生产条件。
作为本次蓝碳交易的附加成果,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还利用社会资金平台筹资780余万元,用于湛江红树林保护、修复以及社区共建等工作,提升红树林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相信在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公益组织和爱心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可以把红树林变成‘金树林’,开辟一条行之有效的碳中和之路。”陈光程说。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