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
根据《湿地公约》定义,我国的湿地类型分为5类34型。于2009年至2013年开展的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表明,西藏自治区有4个湿地类17个湿地型。
调查显示,西藏现有各类湿地总面积为652.9万公顷,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率(即湿地率)为5.31%,居全国第二位。自然湿地652.4万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99.92%;人工湿地0.5万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0.08%,是世界上特殊的高原湿地分布区,同时也是中国水资源安全战略基地和水能资源接续基地和重要的物种基因库。
西藏自治区林业厅党组书记、副厅长布穷介绍,西藏湿地分为湖泊湿地、沼泽湿地、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自然湿地中湖泊湿地面积最大,为303.52万公顷;其次沼泽湿地面积,为205.43万公顷;河流湿地面积,为143.45万公顷。
“从分布情况看,西藏的湿地集中分布在西北部。”布穷说,在全区7个地(市)中,那曲地区湿地面积最大,为299.3万公顷;阿里地区湿地面积第二,为200.64万公顷,其他依次为日喀则地区、山南地区、拉萨市、林芝地区和昌都地区。
布穷还介绍,西藏自治区北部地区以湖泊湿地为主,中、南与西部地区自然河流、沼泽湿地比重较高,东部地区主要为自然河流湿地,局部有以草本沼泽为主的沼泽湿地分布,北部和西部沼泽湿地辽阔。
作为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生态系统,湿地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惜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
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显示,西藏湿地动物中有鸟类57种、鱼类71种、两栖动物45种、爬行动物55种、哺乳动物132种,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7种,包括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20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27种。西藏湿地植物有591种,湿地植被有5个植被型组、11个植被型,植被群系超过81个。
走入天然的西藏湿地博物馆,如同赴一场湿地生物的嘉年华。
黑颈鹤
黑颈鹤是大型涉禽,体长110~120厘米,体重4~6千克。体羽灰白色,头部、前颈及飞羽黑色,尾羽褐黑色。头顶前方裸区呈暗红色,三级飞羽的羽片分散,当翅闭合时超过初级飞羽。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的沼泽地、湖泊及河滩地带,主要以植物叶、根茎、荆三棱、块茎、水藻、玉米、砂粒为食。繁殖于中国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北部一带,越冬于印度东北部,中国西藏南部、贵州、云南等地。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每年冬天都有大批黑颈鹤到拉鲁湿地过冬。
赤麻鸭
赤麻鸭,雁形目鸭科。体长620 mm。体羽主要呈棕栗色;两性相似,但雄鸟具黑色颈环。越冬期间栖息于湖泊、水库及河流边缘的浅滩地带。常结群活动。主要在河畔、湖边和沼泽地中觅食水草,有时也到河边的农田中觅食麦子等农作物。
斑头雁
斑头雁是中型雁类,体长62-85厘米,体重2-3千克。通体大都灰褐色,头和颈侧白色,头顶有二道黑色带斑,在白色头上极为醒目,繁殖在高原湖泊,尤喜咸水湖,也选择淡水湖和开阔而多沼泽地带。越冬在低地湖泊、河流和沼泽地。 性喜集群,繁殖期、越冬期和迁徙季节,均成群活动。
红嘴鸥
红嘴鸥,俗称“水鸽子”,体形和毛色都与鸽子相似,体长37-43厘米,翼展94-105厘米,体重225-350克。嘴和脚皆呈鲜红色,身体大部分的羽毛是白色,尾羽黑色。红嘴鸥数量大,喜集群,一般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海湾。繁殖于中国西北部的天山西部地区及东北部的湿地。在中国东部及北纬32度以南所有湖泊、河流及沿海地带越冬。主食是鱼、虾、昆虫、水生植物和人类丢弃的食物残渣。
灰燕
灰燕鸻是小型的水边鸟类,体长16—19厘米。上体呈沙灰色,前头为褐色,从眼至脚有一条带状斑纹。尾上覆羽和尾基部为白色,尾端为黑色。下体呈烟灰褐色,胸下部则为白色。通常栖息于河流、湖泊、溪流附近地区,喜集群活动。主要以各种植物种子为食。
白鹭
白鹭属共有13种鸟类,其中有大白鹭、中白鹭、白鹭(小白鹭)和雪鹭四种体羽皆是全白,世通称白鹭。大白鹭体型大,既无羽冠,也无胸饰羽,中白鹭体型中等,无羽冠但有胸饰羽;白鹭和雪鹭体型小,羽冠及胸的羽全有。喜稻田、河岸、沙滩、泥滩及沿海小溪流。成散群进食,常与其他种类混群。有时飞越沿海浅水追捕猎物。夜晚飞回栖处时呈”V“字队形。与其他水鸟一道集群营巢。
拉萨裂腹鱼
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 Regan)是青藏高原地区的特有鱼类,当地称其为尖嘴,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干支流。体修长,稍侧扁。头长,吻尖。口下位,呈马蹄形,为西藏地区主要经济鱼类之一。
软刺裸鲤
体延长,稍侧扁。吻圆钝。口端位,略倾斜。栖息于高原湖泊及其附属水体,以水生昆虫和植物碎屑为食。
雪雀
头及上体褐色较重,飞行及休息时两翼可见的白色较少。翼肩具近黑色的小点斑。夏季和繁殖季节多成对活动,冬季常集小群活动,且随季节的弯化,亦可作不大的垂直迁徙。
湿地在生态环境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就涵养水源功能而言,据西藏自治区林业厅副厅长宗嘎介绍,仅麦地卡湖泊和沼泽湿地每年就能为拉萨河提供水近100亿立方米;就大气调节能力而言,西藏湿地巨大的生物量使其每年都能固定二氧化碳12334.68万吨,同时释放氧气9136.8万吨;就防洪蓄水而言,西藏湿地在洪水期可调蓄洪水261.63万立方米,不仅可以防洪还可以在低水位期补充地下水。
西藏当地通过各种途径逐步探索、形成和完善湿地保护体系。在法规制度方面,截至目前,已颁布实施了《西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拉萨市湿地保护管理条例》等;保护与恢复方面,将实施班公错、桑桑、马泉河、然乌湖等9个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方面,新建了玛旁雍错、麦地卡等8处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目前,玛旁雍错、麦地卡两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同时,两次全国性的湿地资源调查,进一步摸清了湿地资源的“家底”,为有针对性的强化湿地保护政策提供了必要条件。特别是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之后,建立了湿地资源信息库,并且编绘了湿地资源分布图,为西藏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以及其它重要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等湿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为构筑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了科学依据。
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与第一次湿地调查结果同口径对比表明:西藏全区湿地面积增加了52.42万公顷,增加率为8.7%。其中自然湿地增加51.97万公顷,人工湿地增加0.45万公顷。
据西藏自治区林业厅最近的一项评估报告显示,西藏150万公顷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90%以上自然湿地及其生态系统基本保持着原生状态;被誉为“拉萨之肺”的拉鲁湿地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越来越多的候鸟来到拉萨越冬;拥有大面积湿地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雪豹、盘羊、岩羊等野生动物数量恢复性增长明显。
对于下一步的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发言人指出,主要从制定完善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规划、落实湿地保护各项制度、加快实施湿地生态保护工程、增强湿地保护科技支撑等方面开展。(吴建颖)
我也说两句 |
游客于2014/7/31 11:05:36写道: 留点痕迹下。然后继续潜水去~ 游客于2014/7/25 20:10:34写道: 我来学习了!!好帖,支持下!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