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中国通讯员 万清平 宋靖丰)古典的门楼,平整的道路,美丽的广场,宽阔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仿古式的建筑和文化长廊……
9月10日,走进湖北孝感朱湖国家湿地公园畔的孝南区三汊镇东桥村,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到处绿意盎然,散发着勃勃生机。
“树绿了、水清了、天蓝了、环境变美了,看着顺心、住着舒心,心里的幸福感简直无以言表啊!”东桥村村民姜国华由衷感激地对孝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王亮说。
2015年东桥村受自然条件影响,基础设施薄弱,人均耕地面积少,无产业、无资金,京广铁路将其一分为二,交通极其不便,被纳入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
几年来,经驻村扶贫工作队、村“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这个曾经“一年只有半年粮,有女不嫁东桥郎”的穷山村,如今华丽变身“绿富美”。产业强、村民富、乡风好、管理精、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悠悠乡愁,一个美丽而充满活力的村庄尽情展现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
驻村工作队长刘复明在宣传发动群众
嬗变始于脱贫攻坚。孝南区人社局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复明到村后,从第一天起,便开始用脚步丈量起东桥村的土地,及时向村书记了解村级情况,入户倾听群众诉求。
老书记王顺宣说:“队长,东桥村无产业,无资金来源,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收入就好了?”
老党员姜炳南说:“队长,村里面没有卫生室,我老了,走不动了,想看个头疼发烧的小病都难,能不能有村里自己的卫生室?”
村民代表姜国华说:“队长,村里老百姓用的都是地下浅表水、水质差、污染严重,能不能让我们喝上放心自来水?”
如何拔掉穷根,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一连5天,刘复明辗转反侧, 夜不能寐。
“要改善村湾落后面貌,就必须从基础设施入手,把路修宽、把污水塘堰改好、把产业建强、把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建大……”
在东桥村周例会上,刘复明斩钉截铁地说。
时不我待,立说立行。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他跑遍了交通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和湖泊局等不同的部门寻政策、找门路、筹资金。
功夫不负有心人。5年来,孝南区人社局驻村扶贫工作队与多个部门沟通,协调资金新建了900平米文化广场,120平米卫生室,400平米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修建村湾公路12公里、抗旱水渠4.5公里,改造荒山200亩,清理塘堰87个,落实危房改造10户,为全村700余农户安装了自来水。吃水难、出行难、生产难、环境差、资金少……这些老大难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栽好梧桐树,引来凤凰栖。基础条件的根本改善有力地促进了产业跨越发展,近3年,村里通过招商引进先后兴办了天圆生态园、瑞庭农业、埠东水生花卉专业合作社等8个产业基地。
这个当时的“空壳”村也逐渐壮大,近两年每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20万元。
2017年,东桥村脱贫出列了,成为三汊镇2个贫困村中率先出列的贫困村。
“这几年,东桥村的产业越来越多,我家不仅流转了闲置土地,平时我还可以到产业基地打零工。一天可以挣一百来元哩!”常年在东桥村产业基地务工的贫困户何凤容兴奋地向工作队报喜。
2018年,东桥村被选定为孝南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经过2年的建设,东桥村在省、区、镇共35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下,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程取得显著成绩,以王湾、姜湾为中心的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顺利完成,一个绿富美的现代新农村硕果纷呈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