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湿地文化——浐灞河流域之人文景观

媒体:湿地保护  作者:灞上人家
专业号:灞上人家
2013/5/7 13:38:06
科普馆

灞上即陈忠实小说中的白鹿原,此地前临浐河,后控灞水,渭河西北方的平原尽收眼底,长安、咸阳俱在腋下,是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所以,汉高祖在攻破武关后,即由蓝田移师灞上,与东方的项羽争夺天下。

汉文帝在灞上营建了独具特色的灞陵,开创了古代皇帝以山为陵的先河,不仅展示了汉代墓葬文化的基本情况,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汉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

灞桥是东西交通的咽喉要道,隋文帝开皇三年在秦汉灞桥东南5公里处修建了新的灞桥,大大便利了京城与东方各地的联系。唐代又在隋代灞桥之南建桥,形成一河二桥的格局。隋唐灞桥是我国目前已知跨度最长、规模最大、时代最早的一座大型多孔石拱桥,在中国古桥梁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周秦汉唐时期,特别的是唐代,以皇帝为首的统治者常在浐河边的望春楼上举行隆重的迎春活动,并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古人在灞河两岸广植垂柳,灞桥附近,垂柳尤多,“灞柳风雪”成为浐灞地区独特的人文景观。古人送别至此,折柳相送,而文人墨客也写出许多千古绝唱。秦汉以来,王公贵族,常于三月上巳在灞水边祓禊。故唐诗中有“元巳秦中节,吾君灞上游”,“君王来祓禊,浐灞亦朝宗”的诗句。祓禊是指在郊外水滨举行的洗浴活动,有除灾驱邪,求偶乞子之意。

阅读 555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