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6日,“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考察团走进张掖,来到位于张掖甘州区的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探寻黑河流域沿岸的湿地如何孕育了世界上最长的文明走廊、辉煌的丝路重镇—“金张掖”。
湿地孕育“金张掖”
“不见祁连山顶雪,误把张掖认江南”。张掖,别称甘州,西汉时设置郡,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在古“丝绸之路”南北两线和“居延古道”交汇点上,是古“丝绸之路”上进入河西走廊的重要驿镇,素有“金张掖”的美称。
与河西地区其他城市相比,张掖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水多,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横穿全境,境内流域长达330公里,形成了闻名遐迩的张掖绿洲。绿洲北面是内蒙古高原,南面是青藏高原,地处河西走廊和两大高原板块之间的黑河流域在张掖形成了丰富的湿地资源,成为一个天然的生态屏障,有效遏制了屏障两边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会合。黑河水滋养、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张掖是一座建在湿地上的城市。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处于黑河中游祁连山洪积扇前缘和黑河古河道及泛滥平原的潜水溢出地带,是由河流、草本沼泽、湿草甸等天然湿地,以及人工湖、池塘、沟渠等人工湿地为主体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类型多样,原生态特征突出。
张掖市气象台台长王伏村介绍:“张掖全市的年平均降水量为108.6~343.1毫米,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所在的甘州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32毫米,公园内的年平均降水量比市区多5%。”
黑河出山口的流量在冬季主要受气温影响,夏季则取决于降水量的多少。“近几年,受气候变化影响,张掖地区的降水量呈缓慢增长的趋势,黑河的径流量也有所增加。张掖市区的湿地面积有所扩大。”据张掖黑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邓茂林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张掖市区的湿地面积大概为315.6万亩,到了2010年,湿地面积扩大到了380万亩。
气候变化与人为因素威胁张掖湿地
张掖因湿地而生,也因湿地而兴。但近30多年来,随着全球性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和流域内人口的增加以及工农业经济的发展,黑河流域湿地生态环境、生态系统面临严峻挑战。
首先,张掖黑河湿地地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气候干燥,降水少,蒸发量大,气候条件对湿地生态系统水分因子的维护十分不利,湿地自我恢复能力差。
其次,湿地沿黑河呈狭长带分布,而河流两岸是当地居民重要的生产活动区,湿地周边被居民点、道路、农田所包围,生产生活区与湿地间的缓冲余地较小,原本脆弱的生态系统极易受到人为干扰。
再有,人口增长致使用水需求不断加大,加上中游湿地生态补水不足,致使部分沼泽缺水和湖泊干涸,环境恶化,盐渍土增加。同时,由于人们对湿地效益和功能的认知不足,盲目开发湿地来发展经济,超负荷开采地下水,随意侵占湿地,造成湿地破坏的势头不减,湿地保护面临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各种压力。
保护湿地 维护西北生态安全
湿地,生命的摇篮。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丰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为了更好地保护湿地,1992年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并于2011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据公园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公园为保护湿地已经实施一系列措施,通过地下水补给和水源涵养工程的实施来确保湿地水量;对水禽栖息地修复要通过局部开挖或堆土,恢复湿地水生植被等措施,恢复和改善栖息地环境;在湿地核心区建立滨水植被带,降解污染,保护水质,发挥湿地功能。
公园的建立有效维护了黑河湿地,保护了我国典型的内陆河流湿地水域生态系统及以黑鹳为主的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对保障河西走廊绿洲和内蒙额济纳旗绿洲的生存发展,维护西北地区生态安全、民族团结和国防稳定,促进张掖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一直以来也受到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全球第一个环境公约《湿地公约》与1975年12月21日正式生效;为提高全社会对湿地的认识、关爱湿地、合理利用湿地,1996年10月湿地公约第19次常委会决定将每年的2月份定为世界湿地日。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