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过鄱阳湖,夏来入繁景。今夏,当我轻轻的踏上这片丰饶湿地,欣赏它的湖光山色时,脑中再次呈现出了一片鹤雁翩然嬉戏湖滨的美景。儿时的回忆,萦绕在心头,弥满着秋冬的微凉,还带着勃勃生机。
作为湿地使者的我来到阔别已久的吴城镇,在广袤鄱阳湖的一隅默默的欣赏它的神奇秀丽。此次,带着任务的我已不像儿时那样的纯粹,只为自然之美。已成为一名09湿地使者的我在兴奋与激动的心情下还肩负着向人们传播保护湿地、呵护资源的重任。
吴城镇,一个毗邻鄱阳湖的千年古镇。它的景色之美是鄱阳湖留下的,它的人文之情是历史积淀的。在为期三天的宣传活动之中,我们体会到的不仅是开展此次活动的快乐与自豪,还有对那幅水天一色景致的深深眷恋。
夏季的炎热炙烤着大地,吴城的夜晚也不似别处静谧。回忆古人题下的诗句“渔舟唱晚,响彭蠡之滨”、“山苍苍,水茫茫,大姑小姑水中央”时又是别样心情。与先人此时所共的不再仅仅是那一轮皎皎明月,还有那一湖碧水。
夏风带着草的清香,飘进了我们所在的望湖亭。据说,此亭原名为“望夫亭”。相传元末农民起义,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于今鄱阳湖康山岛水域,结果陈友谅兵败而亡。其妻当时正于今望湖亭观望,得知此情便投湖自尽。后人为纪念便每年修葺古亭,并口口相传其为“望夫亭”。
站在亭子的最高处,夜风袭来,大家高声歌唱,风儿带去了我们的声音,弥满在湖面上。点点渔火,在夜色下为湖景增添了一份生气。
夜色逐渐沉静,大家三三两两的席地而坐。有的思考着,有的回味着一天下来的走访活动。仅有的月光映照在古亭周遭,月辉下的我们露出不一德神情。欣赏过鄱阳湖美景的我们深知自然地美丽是需要靠人类维持的。只是,思想穿越千年,画卷一一呈现,临湖而居的人们依旧是保持着和千年前相似的生活方式。时光交错,我们看到了,看到了那千年前渔民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到了鱼网错落,木船横渡。看到了房屋依水而筑,家人在渡口殷殷守望的身影。看到了一片山雨袭来,屋檐下是闲坐的渔户。
不由得,我有些失落,从鄱阳湖的美景中抽离,走向都市的繁华。美丽的湖水,阻隔了山水那头的现代文明、时尚科技。为了湖水的美丽,千百年来居住于此的居民们在默默奉献。为了这片生养了他们的自然奇景,也为了他们心底对家园最最执着的爱。
山青一色与水连,氤氲着湖面。细雨下水牛缓行,牧童嬉戏,如同水墨画卷里呈现的一般。鄱阳的美,不似江南小桥流水的柔情似水,不似鱼米之乡的梯田层层,它有着江南的柔美,也有北方无垠辽阔的壮美。兼美的我们是在杳渺无边的水域里放声歌唱,开阔了我们的心胸;是在各类珍禽的群戏中成长,净化了我们的爱心。
我们不要孱孱流水,不要波涛汹涌,只要鄱阳湖的一片烟波浩渺,似海天一色的壮阔,似山湖交错的奇美。
渐渐地,驱车远离吴城后,我收回沉浸在那座古镇的心,继续挥洒着青春与热情,努力前行。
再见,鄱阳湖边的那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