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水遥山皆有情--人与自然和谐

媒体:湿地保护  作者:余江帆
专业号:余江帆
2008/6/20 16:44:21
从人类创始以来,人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历史一直就没有停止过,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和故事,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等。但人类早期的破坏自然的能力很弱,最多只能引起局部地区小气候的改变,所以人与自然还能相安无事。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闯下了弥天大祸,地震、洪水、飓风、海啸、森林大火、火山爆发……自然灾害频繁,在严峻的、残酷的事实面前,我们要改变那种陶醉于改造自然的征服心态,审慎地看待“人定胜天”。今天被破坏的地球自然正在对人类进行可怕的报复,大自然是绝不会因为人类的无知而原谅人类的。
  中国古典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佛教2500多年历史,佛家弟子便深刻明了身境等同,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和谐性。故“天下名山僧占多”,山川大地,被佛家弟子开拓出了一座座的神圣殿堂,添置一处又一处的人文胜景,给人类留下了优美、和谐生态环境保护的典范。佛陀对生存环境十分珍爱,“不败自然相,相应度无极”。“夫荫其极者,不摘其叶”。中国古代诗人也在自然中缔造了不朽的文学作品流传至今,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辛弃疾有词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李义山“留得残荷听雨声”;苏东坡“乱石穿空,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在民间人与自然关系的对联也处处可见:“江山万里如画 神州四时皆春 冬去山明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牛耕绿野千仓满 虎啸青山万木春”。善待自然吧,自然也会善待我们的。
阅读 678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游客于2011/11/25 20:58:28写道:
hao
罗钢于2008/7/11 22:12:03写道:
读后酣畅淋漓,神清气爽。
游客于2008/6/24 21:01:07写道:
善待环境,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破坏环境,就是扼杀人类自己的生命。人与自然的和谐,从你我做起。
游客于2008/6/24 20:56:42写道:
强烈呼吁保护环境~!
游客于2008/6/23 17:43:59写道:
写的不错,值得一读!很好很好
游客于2008/6/23 17:36:06写道:
说得很有道理,人类对于自然的侵害,到最后还是会受到自然对我们应有的惩罚。。
游客于2008/6/23 17:26:54写道:
顶了
游客于2008/6/23 17:26:44写道:
强烈推荐~值得一读的文章~!
游客于2008/6/23 17:26:12写道:
不错的文章
向海保护区于2008/6/21 11:30:41写道:
写的不错,值得一读!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