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保护区野生动物

媒体:陕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  作者:陕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
专业号:陕西湿地
2009/9/14 10:01:01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动物资源十分丰富。通过综合考察和调查,本区的鸟类、兽类、两栖、爬行动物及鱼类资源和森林昆虫资源种群已经基本调查清楚。

    区系特征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动物的古北界和东洋界的交汇和过渡地带,呈现出明显的过渡型的动物区系特征,本区计有脊椎动物68科,284种。

    鸟类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较为丰富。据调查共有鸟类192种(其中繁殖鸟170种),隶属于13目37科,占秦岭鸟类总数的53.8%。在繁殖鸟总数中,属东洋界63种,占繁殖鸟总数的37.1%,古北界67种,占39.4%,广布种40种,占23.5%。可以看出鸟类区系成份中,东洋种和古北种大致相等,古北种比东洋种成分稍高,说明太白山在鸟类分布上的过渡性,与秦岭地区的鸟类区系组成是一致的。本区的繁殖鸟中,有留鸟112种,占繁殖鸟总数的65.88%,夏候鸟58种,占34.12%。鸟类的分布虽与植被密切相关,但并非完全与植被的分布高度相吻合,有随着海拔升高鸟的分布种类减少的趋势。
                                                                                                                   血  雉 
    本区重要的鸟类有: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血雉(Ithaginis crusemtus)、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以及杜鹃科、夜鹰科、啄木鸟科、雨燕科、山雀科等食虫鸟类。前者多为特产种和观尝鸟类资源,均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后者则在生态系统中起着控制林木害虫的作用。

    兽 类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兽类有64种,隶属于6目24科。在兽类组成中,古北界27种,占42.9%,东洋界23种,占36.5%,广布种12种,占19%,特有种1种,仅占1.8%,说明兽类在古北界和东洋界所占比例无显著差异,古北界成分稍高。由此可见,太白山兽类动物区系具有南北过渡、相互渗透、交错重叠的特点,成为动物区系的交汇和过渡地带。本区的兽类主要有金丝猴、大熊猫、豹(Panthera pardus)、羚牛(Budorcas taxicolor)、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斑羚(Nacmorhedus goral)等。这些动物多分布在中、高山地带,少数分布在低山地带。羚牛是保护区的大型兽类,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南北坡均有分布,太白山地区为羚牛(秦岭亚种)的分布中心,数量较多。大熊猫主要分布在本区南坡的黄柏塬地区的海塘河、大干河、小干河、欠开营河、太白河流域的中高山地带和龙洞沟地区,有由东向西数量逐渐增加的趋势,约有大熊猫10只,主要食物以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和华桔竹(Fargesia spathacea)为主,本区为中国大熊猫分布的最北界,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1997年动物监测时在秦岭北坡万泉沟的阳台到凉水井发现了大熊猫粪便和活动痕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南端的龙洞沟与老县城保护区接壤,常有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在此活动,附近村民多次发现,保护区尚没有金丝猴活动的记载。林麝在中低海拔均有分布,为重要的药用经济动物,在民间被广泛应用,对资源威胁较大,经深入宣传和保护,金丝猴 种群数量已开始回升,应进一步加强保护工作。
              金丝猴

两栖、爬行动物

两栖、爬行动物在本区均有一定的分布。

    据调查两栖动物有9种,隶属于2目5科,广布于古北界与东洋界的有5种,占两栖动物总数的55.6%,东洋界5种,占44.4%。其区系特征是:广布种种类多,数量比例大,古北界种类少见,说明保护区两栖动物呈现古北界向东洋界过渡的趋势。两栖动物主要有:大鲵(Andrias dauidianus)、秦巴北鲵(Ranodon tsinpaensis)、大蟾蜍中华亚种(Bufo gargarizans)、秦岭雨蛙(Hyia tsinlingehsis)和中国林蛙(Rana chcnsinensis)等。大鲵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数量较少,盗扑情况严重,应加强保护。
    爬行动物有14种,隶属于1目4科,广布于古北界、东洋界的种有2种,占爬行动物总数的14.3%,古北界4种,占28.6%,东洋界8种,占57.2%。从区系组成上可以看出,保护区是古北界和东洋界的过渡地带,东洋界种类向古北界渗透,东洋界种类北移明显。保护区爬行动物的优势种是:黄纹石龙子(Eumeces xanthi)、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和颈槽游蛇(Rhabdophis nuchalis)。爬行动物应加强对蛇类资源的保护,使其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的稳定。

    鱼类资源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系长江、黄河两大水系主要支流的发源地。据调查,区内鱼类共有6种,隶属于2目3科。鲤科3种,占鱼类总数的50%,鳅科2种,占33.3%,鲑科1种,占16.7%。其区系成分的主要特点是种类比较单一,种类偏少,且一般分布海拔较高,约在1500m左右,水温较低。重要的鱼类有: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应加强保护其种群和数量的安全。红尾副鳅(Paratobitis rariegatus)和多鳞铲颌鱼(Scaphes macrolepis)等5种鱼类也应当加强保护,使其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森林昆虫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昆虫相当丰富,种类亦较繁多。不少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周尧教授1962年发表太白山蝶类6科98种,蛾类20科175种,后又记载长翅目昆虫5种。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时调查采集的昆虫标本,经初步整理有1435种,分属于19目99科,已经定名的1083种。经对5个科147种昆虫区系从属关系进行初步分析得知,古北界区系34种,占总数的23.2%,东洋界区系31种,占总数的21.1%,说明在保护区古北区系种和东洋区系种所占成分无明显差异,古北区系成分稍高些。可见保护区的昆虫区系具有南北种类相互渗透和交错重叠的特点,使之成为昆虫种源的交汇和过渡地带。 保护区种类、组成异常丰富的森林昆虫,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二级昆虫有中华虎凤蝶(Luehdorfia chinensis huashanensis),分布于南坡的中、高山地带;三尾褐凤蝶(Bhutanitis thaidina dongchuanensis),仅分布于北坡的蒿坪寺——斗母宫一带。这两种珍稀蝶类数量很少,应加强保护。  
                                                                                                                       凤   蝶

阅读 3141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