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大漠,大家一定会立刻联想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但,那随着河流走、充满悲怆苍凉、大漠之魂的寂寞胡杨,你又可曾忆起?
在大漠深处有一种铮铮铁骨的英雄之躯、不屈品质的生命之树,活着昂首一千年,死后挺立一千年,倒下不朽一千年。来到新疆目睹眼前 “死亡之海”的大漠胡杨林,或仰天长啸、或伟岸高大、或斜倚栏栅、或刚强挺拔,生生死死交替、死死生生共处,我不得不惊羡她“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我不信上帝,却要把她尊奉为我心中的上帝;我不相信神灵,却想把她供奉为心中的神灵,为她虔诚祷告、对她顶礼膜拜。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在古代称作胡桐,《汉书·地理志》记载楼兰多“柽柳、胡桐、白草”。在蒙古语中,胡杨被称作“陶来”如“巴彦陶来”意为富裕的胡杨树,是生活在沙漠中的惟一的落叶乔木树种,第三世纪残余的古老树种,6000多万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在古地中海沿岸地区陆续出现,成为山地河谷小叶林的重要成分。第四纪早、中期,胡杨逐渐演变成荒漠河岸林最主要的建群种。胡杨在我国历史上曾有大面积分布,从清代宋伯鲁《咏胡杨》中可见:“君不见,额林之北古道旁,胡桐万树连天长。交柯接叶方灵藏,掀天掉地纷低昂。矮如龙蛇欲变化,蹲如熊虎踞高岗。嬉如神狐掉九尾,狞如药叉牙爪张”。而今,它已退缩至沙漠河岸地带,世界上的胡杨绝大部分生长在中国,它自始至终见证了中国西北干旱区走向荒漠化的过程。而中国90%以上的胡杨又生长在新疆的塔里木河流域。
在一望无际的戈壁荒漠上,作为中生植物胡杨,骨子里却充满对水的渴望。为了适应干旱环境,减少水分的蒸发,坚强的生存下来,叶革质化、枝上长毛,甚至幼树叶如细柳叶,因而有“异叶杨”之名。然而,作为一棵大树,仅仅靠减少蒸腾还是不够的,她需要维持生命所必要的水分。为此,她的根深扎于极旱荒漠里,直至地下10米深处进行水分吸收;并且根系发达,在土层中延伸半径长达20—30米,庞大的水平根系也使得胡杨具有较强的固沙抗风能力;耐盐碱,胡杨全身都能贮存盐分,以枝叶含量最高,可以从中提取杨碱;战寒暑,胡杨在极端低温达-42.3℃(北疆)、极端高温达49.6℃(南疆)的环境中,仍能正常生长。胡杨虽然有极强生命力,但也逃不过长期无水的灾难,泪尽沙海。
“凝眸回首意难详,但须后事思前事;去地归期两渺茫,也或他乡胜故乡。汽笛声催家恋淡,寻觅英雄用武地;车轮响报路行长,好花无处不芬芳。”其实,这何尝不是在环境制约下生存的无奈。所以她是一类跟着水走的植物,沙漠河流流向哪里,它就跟随到哪里。而沙漠河流的变迁又相当频繁,于是,胡杨在沙漠中处处留下了曾驻足的痕迹。她根蘖繁衍能力强,一般情况下,一株胡杨大树就可以根蘖一亩林,且这种繁衍生息能力可延续100年左右。在沙漠中只要看到成列的或鲜或干的胡杨,就能判断这里曾经有水流过。正因为如此,有人将胡杨称为“不负责任的母亲”,它随处留下子孙,却不顾它们的死活。
胡杨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每年深秋时节,树叶一片金黄,成为摄影家和旅游者的天堂。然而,“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腐”的传说所散发的无限魅力;三千年的生死轮回,坎坷曲折的人生之旅及对生存的态度,唯有寂寞胡杨让我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