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湿地与人类健康发展
媒体:大兴安岭日报 作者:吴玉波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9/2/13 16:15:53
2009年2月2日是第13个“世界湿地日”。今年我国湿地日的主题是“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其目的是强调湿地生态系统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良好的管理不仅可以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而且有益于人类健康,促进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净化水质、改善气候、维持生态环境稳定发展等方面具有其它系统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它既是天然的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栖息地,它还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与人类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被誉为“鸟的乐园”和“物种基因库”,并因其重要的生态功能被称为“自然之肾”。
我们大兴安岭林区湿地资源十分丰富,它是在特有的寒温带气候和永久冻土地质条件下形成的,湿地总面积为1055471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12.64%,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24.42%,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3.91%。其中,嫩江源流域湿地和呼玛河流域湿地已被列为国家重要湿地,纳入“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优先保护行列。我区的湿地具有寒温带明亮针叶林区的典型水域与内陆湿地生态系统的代表性,其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和冻土条件决定了大兴安岭地区湿地的特有性和重要性。
大兴安岭湿地是黑龙江、嫩江源头的主要集水区,它不仅承担黑龙江、嫩江及其下游松花江的补水、维持流域的水平衡,对大庆工业炼油用水、扎龙自然保护区和尼尔基水库的补水及这一流域的生态安全、工农业生产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还能调节大兴安岭的气候,维持一定湿度和降水,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是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的天然水库,是确保东北大粮仓丰收的基础,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兴安岭经过40多年的开发建设,在各地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全区已建立3处湿地自然保护区,一批退化湿地的生态功能正在恢复;湿地生态功能正在发挥。我区湿地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嫩江源湿地已被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湿地保护范畴。但是,我区湿地健康状况仍不容乐观,过度获取生物资源造成湿地生物多样性逐步减少,森林火灾造成森林湿地严重受损,水土流失加剧导致“两江”源头生态功能减退等现象依然存在。湿地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湿地保护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严重制约了湿地保护工作的开展;二是因生产和建设需要随意侵占湿地现象时有发生,全区湿地面积有减少的趋势;三是湿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缺乏专门的湿地保护法规;四是湿地保护和功能恢复工作缺少资金支撑;五是湿地保护管理人才匮乏、科研基础条件差,湿地恢复缺乏成型技术。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湿地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做出了加强湿地保护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已将湿地保护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国家林业局把建设和保护好湿地生态系统确定为生态建设的主战场之一,提出了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明确思路,并指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尤其要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采取了多种措施强化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我区被国家确定为国家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被黑龙江省确定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这为我们做好湿地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全面谋划、系统推进湿地保护工作。
一是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全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每年的2月2日的“世界湿地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纪念活动,大力宣传湿地的重要功能和多重效益,宣传湿地的重大意义,提高全区人民的湿地保护意识。二是加快实施《大兴安岭东部林区湿地保护工程总体规划》步伐,科学有效推进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要结合实际,严格按照规划的总体布局、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要求,积极申报南瓮河湿地恢复项目和寒温带湿地监测网络体系建设项目,争取绰纳河、北极村两个湿地恢复项目年度投资计划,积极组织推进嫩江源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实施。三是强化湿地资源保护,促进湿地保护管理与科学利用。要坚持保护优先原则,对现有自然湿地实行普遍保护。组织开展“兴安护肾”行动,坚决制止随意侵占和破坏湿地的行为,严格限制占用湿地项目的审批,特别是对局部地域存在挖草皮、拱地头、扩地边、乱批滥建、挖沙改道、排放污水以及在湿地内从事放牧、捕捞等现象进行严厉的查处,坚决遏制破坏湿地势头,依法打击违法占用、开垦、填埋以及污染自然湿地等违法行为。通过新建一批地、县级湿地保护区、保护小区和保护地,开展甘河湿地公园、十八湾湿地公园建设,加大我区自然湿地保护面积。四是积极做好嫩江源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项目实施工作。严格按照《嫩江源湿地保护及功能恢复项目》年度计划批复的建设内容和《嫩江源湿地保护及恢复项目的初步设计》的要求,做好项目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制和工程监理制,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五是组织开展好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普查工作。采用航空遥感技术和野外调查、现地访问和收集最新资料等措施,保质保量完成我区湿地资源调查工作,为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统一完整、及时准确的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六是认真组织好南瓮河湿地生态系统修复试验工作。要落实好南瓮河湿地生态系统修复试验各项工作任务的组织实施,要采取有效措施严格禁止在修复试验中采伐破坏活立木和湿地植被等问题发生,严格落实资源保护管理责任,组织好湿地恢复工作中的限制因子排除、植被恢复、生态因子调查监测和效果评估等工作。
湿地保护是一项全新的造福千秋万代的事业,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湿地的价值和重要性应该有足够的认识,绝不能有重开发轻保护的思想,更不能把湿地当成荒地或低价值的土地看待,无序和过度开发湿地资源会严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平衡。湿地是“地球之肾”,同森林和海洋一样,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之一,在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类健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湿地保护工作是一项造福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让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全力做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为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类健康的伟大事业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