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钟言
党的十七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生态保护建设与经济发展,能不能协调同步,这是世人对西部大开发殷切关注的一个焦点。丽江市实施“天保”和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把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放在首位,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大局发展战略,以旅游产业为先导,生物资源创新产业跟进,开创了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经济发展格局,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出色答卷,可以说是西部“新上山下乡”的典型代表。
保护、建设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经济开发的紧要关头,当时的丽江地委、行署领导就认为:生态保护和发展,保护永远是第一位。漠视生态求发展是短视行为,必须坚决改变。正是缘于这种理念,丽江在1994年10月省政府召开滇西北旅游规划会议后,决定对玉龙雪山风景区所在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东部林区21万多公顷天然林实行封山育林。为了培育旅游产业、净化丽江古城的空气环境质量,于1997年对虽有较好经济效益但污染严重的电化厂、电石厂、军分区硅铁冶炼厂实行关停;先后对利税大户南口纸厂、新华纸厂实行转产。1998年4月,关闭西部林区10个乡镇64家木材加工厂。
当年10月国务院决定实施“天保”工程,尽管这意味着全区要减少2000多万元财政收入,森工企业近5000人失去劳动对象,企业机械装备1.56亿元固定资产闲置,近10万林农收入锐减而返贫??各种棘手困难接踵而至,丽江各级领导仍然以“壮士断腕”的胆魄,不折不扣执行国务院“天保”禁令。尤其令人感佩的是,当时的丽江县政府为保护省级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拉市海数以万计的珍稀鸟禽,决定将10万元喂鸟粮食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为全国首例。地县领导还拒绝或否定了一些短期效益不错、但对生态有破坏的外来建设投资项目,确保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实施“天保”以来,一批过去的木材老板,变成了种树人,变成了森林卫士。鸣音乡农民杨宏泉曾经是当地有名的木材老板,如今,他转行发展种植养殖,扦插红豆杉50多万株,饲养牦牛200多头,种植山嵛菜、洋芋、苹果、药材1000多亩,同时承包公路建设工程,用这些收入组织了一个25人的具有现代装备的农民义务扑火队,坚持防火季节巡山护林,多次扑灭森林火灾。全民保护生态意识的增强,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区有林地面积达108.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2.56%,古城区和玉龙县森林覆盖率已达75.8%。丽江古城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天数达328天。丽江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游客更多了。
丽江人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思路和实践,获得了令人欣慰的回报。依托于秀美山川、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风情,丽江旅游产业如日中天,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0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0多亿元。立足一流的生态环境,“借壳”丽江旅游品牌攀龙附凤,山嵛菜、青梅、苦良姜、青剌果、虹鳟鱼、AA级白芸豆、螺旋藻、魔芋、球根花卉、红豆杉等特色生态产业群正在崛起,2007年总产值达9亿多元,正在给当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注入强大的动力。
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
立足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搜寻市场预期回报前景好的产业,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带动农民增收,取得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最大化。这是丽江市政府一直坚持的产业发展思路。
寻找经济增长点的思路,“关注经济学”是一把钥匙。不论是一个地区还是一个产业,首先要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样资源就会集聚,市场机会就会不期而至,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抓准特色,对市场空间心中有数。日本人嗜食山嵛菜,山嵛菜对种植地的土壤气候有特殊要求,丽江一带适宜山嵛菜种植;青剌果是横断山区特有的一种灌木,经科研人员化验分析,青剌果富含的各种营养成份,能满足当今时尚保健消费需求;苦良姜的药物用途十分广泛,国际市场需求量产值达200亿美元,以及世界三大天然生长螺旋藻的湖泊之一永胜程海生产的螺旋藻、用玉龙雪山流淌下来的山泉水养殖的虹鳟鱼、用丽江特有的优质品种照水梅生产的青梅系列产品等,都是丽江的特色产业。近几年来,丽江人抓住生态创特色,以独特优势占领市场空间,赢得了令人鼓舞的回报。
在产业发展生态化建设中,丽江市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就是扶持农民增收的观念,为产业龙头提供政策、资金和科技支持。市县领导分工挂钩负责一个产业,做到一个产业一套班子,政策、资金、服务配套,把产业发展进度指标作为领导政绩考核内容之一。永胜县成立了苦良姜产业领导小组和苦良姜科技推广站,适当减免税收放水养鱼,提供贷款贴息,协调贷款支持。结合国家实施“天保”、退耕还林工程,积极扶持贫困山区和林区发展山嵛菜、青剌果、青梅、红豆杉,累计面积20多万亩。玉龙县扶持龙头企业,争取将白芸豆列入农业部科研课题,建设AA级绿色食品芸豆出口基地,先后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德国、欧盟、美国、日本等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成为丽江出口名牌产品。目前已发展面积10万亩,芸豆年产量8000吨,远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超过1000万美元。山嵛菜产业的龙头企业“瓦莎毕实业有限公司”扶持林农发展山嵛菜3000亩,农民亩收入达2500至3000元,直接带动农户1400户。同时投资1720万元,引进日本技术,建成国内最大、年加工能力1000吨的生产线,所有产品全部销往日本,年出口创汇100多万美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就是效益,成了丽江龙头企业经理、厂长的共识。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科技攻关,与著名专家学者交朋友,成为企业老板的自觉选择。
跻身云南省私营企业100强的永胜映华植物化工公司,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开展薯蓣属植物高皂含品种的选育栽培研究,成功组培出高皂含菊叶薯蓣品种,使农民每亩种植收入达3000元以上。公司还与云南大学、中科院武汉生物研究所等合作,嫁接新技术改进工艺和开发新产品。公司通过技改取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不断升级,产值从每吨皂素40万元提升到去氢表雄酮每吨150万元,2007年企业产值达1亿多元,利税1000万元。公司扶持的基地全部投产、加工能力满负荷运转后,年产值达5.2亿元、利税5000万元。
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丽江得一食品公司是生产青梅系列产品的民营企业。公司与上海交大农学院、云南省林科院等开展院企合作,建设优质青梅品种照水梅基地达27960亩,生产开发梅系列产品。公司还成立了国际贸易部,建立了中、英、日文网站,2005年网上销售额已占37%,今年网上销售将提高到50%,营业额大幅攀升,“得一”青梅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丽江青剌果天然植物营养油公司生产的食用油,尽管每千克售价高达89元,仍然供不应求。为此,丽江市结合“天保”、退耕还林和扶贫攻坚,投资6874万元,在2005年建成30万亩青剌果基地,年产干果30000吨,生产精油8000吨,产值达5.6亿元,农民现金收入2.4亿元。青梅基地在3年内建成15万亩,仅得一公司就加工优质青梅10000吨,产值达1亿元。重点发展以百合、彩色马蹄莲为主的球根花卉和高山花卉2500亩,产值6000万元。人工扦插种植红豆杉10万亩??到2010年,丽江生物创新产业总产值可达到50亿元。
坚持发展生态农业
丽江总体环境条件有利于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丽江属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海拔高差达4000多米,立体气候明显,光照充足,雨量丰沛,适合不同的动植物生长。全市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全球十大生物多样性特征地区之一,生物资源得天独厚,被称为“植物王国”、“药材之乡”。其中,药用植物约1800余种,观赏植物约1500余种。充分发挥这种优势,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实现山区农民脱贫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求。近年来,丽江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产业发展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和国际精品旅游胜地”三大经济发展目标,从实际出发,突出比较优势,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正确处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加快生态保护和综合开发,相继开展和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农村能源建设工程、防护林建设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生物资源开发、农业产业化和创建园林城市等工作。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工作方针,在生态产业中,加快发展了特色经济林、中药材、食用菌和森林生态旅游等重点产业项目,全市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兴林与富民的有机统一。
发展生态产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发展生态产业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丽江面临的实际,符合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和长远利益。就丽江的实际情况而言,推进生态产业建设发展,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既是发展特色生态产业的优势所在,也是生态保护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正确处理好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是关键。一方面,丽江是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域之一,也是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之一,丽江已经签署了《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丽江宣言》,对生态资源保护作出了庄严承诺,因此,要加大对森林资源特别是野生珍稀动植物的保护力度,努力构建科学高效的生态安全体系。另一方面,要在科学论证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对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来促进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生态资源大多是可再生资源,通过合理的开发利用,既能产生经济效益,也可调动各方面保护生态的积极性。
二、处理好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生态建设要兼顾经济效益,产业建设要重视生态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切实有效保护,才能得到发展;也只有通过发展,才能使保护工作更有效、更长久。这要求我们认真研究,统筹兼顾,在实际工作中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发展。
三、处理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关系。要建立起优质高效、竞争有力、充满活力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充分发挥生态产业的多种功能和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最大限度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产品与服务的多样化需求。根据丽江市的发展规划,重点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林化及生物质能源产业,农、畜、药材等产业中具有较强生态和市场价值的动植物种养业及其加工业。从2008年到2012年,新发展各类生态产业原料基地340万多亩,总面积达到430万亩。今后五年力争以每年70万亩的速度推进,全市农民人均拥有经济林达到4亩左右。
四、处理好深化改革与维护稳定的关系。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激发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的力量源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是还山、还林、还权、还利于民。是为了把“穷山”变成“金山”、“银山”、“绿山”。我们加快生态产业基地建设,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使人民群众早日富起来。但是任何改革实质上都是利益关系的调整,特别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和完善,涉及千家万户,情况复杂,矛盾较多,能否顺利推进这项改革,不仅关系农村的和谐稳定,也关系到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和生态产业的发展。因此要注意改革的程序和方式,依法依规操作,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妥善调处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为生态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建设生态产业基地是发展生态产业的基础,要建设好生态产业基地,必须要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和现有生产基础,因地制宜,适应市场,依靠科技,尽快做大做强一批生态产业优势产区。要突出区域特色、品质特色、功能特色,满足市场多样化和优质化的需求;要尽快向最适宜、适宜区域集中,充分挖掘资源潜力,不断提高生态产品的档次和水平。同时,还要以相关的工业企业为依托,充分借助企业已有的资金、品牌、信息、技术优势,把它引入到农业生产领域,使之在发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作用的同时,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催化的作用。
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
发展生态产业的龙头企业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农民增收的推进器,也是农村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丽江市政府提出要围绕生态产业建设,抓紧建立一批龙头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发挥其在产业升级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要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在基地建设中为农户服务的功能,促进农户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积极探索和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使家庭承包经营优越性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势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鼓励以“龙头企业+基地+能人(产业大户)+农户”等各种方式,将农户零星的土地合理流转到产业大户手中,进行集中连片种植、科学规范管理,通过集中连片种植,形成布局区域化的优势产业带和生产基地,实现生态产业基地效益最大化。
龙头企业与农民怎样实现双赢?这是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尚待破解的一道难题。企业辛辛苦苦扶持农户发展特色种植,约定产品必须交售给公司,结果农民看到外地客商收购价高于公司给的价,便毁约卖了高价,弄得企业竹篮打水一场空。丽江山嵛菜龙头公司因此吃过大亏。有了前车之鉴,丽江的龙头企业开始在如何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上作文章。
瓦莎毕公司吸取教训,总结出“公司+基地+种植大户+零散农户”的独特运作模式。公司只扶持种植大户,种植大户通过土地承租的方式将农户零散土地连片开发,大户再返包给农户按规范种植管理,最后效益双方分成。这样一来,公司在资金扶持、技术服务上,可以集中力量,便于管理。大户在当地有权威、较守信誉,能保证原料供应,公司解除了后顾之忧。
种青梅的农户最担心的是种出来卖不掉。得一公司与农民签订合同,保证优惠价提供优质照水梅,并为农户免费进行栽培、管理、采摘的全程科技培训,青梅果凭合同包收,价格随行就市,保底不封顶,最低保护价每千克1元。目前公司与4000个农户签订了合同。 青剌果产业则借鉴了美国、日本农产品专业协会的组织形式。公司牵头成立青剌果产业联合会,凡是自愿在荒山坡按科技规范种植40亩以上的农户,可申请加入成为会员。会员享受公司的全程技术服务,享受每亩补助20元苗木费,连续4年享受每亩7.2元管护费,会员的干果由公司按市场价收购,并提供最低保护价。特别吸引农民的是,公司税后利润的15%对会员实行二次分配。这样,公司与农民结成了牢固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促进了科技措施服务和资金扶持到位,推进了产业的稳定发展,目前种植基地面积已达8万多亩,3年后发展到30万亩。青剌果适宜山区种植,固土作用明显,可提高森林覆盖率,生态效益显著,投入成本少,一次种植可受益60年。每亩最低收干果80千克,每千克收购价8元,一个农户种上10亩即可实现脱贫致富,贫困山区群众种植热情高涨。
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正在给丽江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助推器。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