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文学批判时代抑或到来
媒体: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魏婷婷
专业号:辽阳市野保站
2009/11/18 9:35:00
中国的生态文学批评近年来呈现出日趋繁荣的态势。
2008年最有影响力的生态文学研究专著,当属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学术带头人王诺教授的《欧美生态批评》(学林出版社)。在该书里,中国学者首次对“生态批评”进行了界定,系统论述了生态批评的性质、对象、任务、方法,阐述了生态文学研究的哲学基础和美学原则,深入论述了生态主义与环境主义、生态文学与环境文学、生态批评与环境批评的异同。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还推出了“欧美生态文学研究丛书”,其中李美华的《英国生态文学》(学林出版社)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评述了英国文学的发展。
哈尔滨师大学者汪树东出版了《生态意识与中国当代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从生态的视角对当代中国文学进行了整体考察,对于坚、苇岸、李存葆、徐刚、张炜、郭雪波、迟子建、叶广芩等代表性作家作品作了专章研究。华东师大学者王茜出版了《生态文化的审美之维》(上海人民出版社),阐释中西方哲学和美学理论中的生态文化资源,其中的生态艺术论和生态审美论特别值得关注。苏州大学学者王耘出版了《复杂性生态哲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引入复杂性理论探讨生态哲学。上海大学学者苗福光出版了《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劳伦斯》(上海大学出版社),对劳伦斯的生态思想做了系统研究。
近一年内,在国内主要学术刊物上,业内专家发表了一百余篇生态文学批评文章。山东大学曾繁仁教授的《试论〈周易〉“生生为易”之生态审美智慧》(《文学评论》2008年第6期)堪称最有深度的论文。该文认为,“生生为易”是《周易》的核心内涵,包括阴阳太极为万物生命之源、生命产生于天地阴阳相交、宇宙万物都有生命并表现为生命环链等思想。此外《周易》还描绘了古代人“鼓之舞之以尽神”的基本生存状态、“保合大和”、“阴柔之美”的中国古典审美形态、以卦象为表征的古代诗性思维以及古人对“利贞”、“休归”等诗意栖居的追求。
《文学评论》2009年第1期刊发了王诺的《生态批评:界定与任务》和山东大学程相占教授的《美国生态美学的思想基础和理论进展》,后者对生态美学的主要特征及其与环境美学的主要不同作了深入分析。
此外,李延龄的《世界生态文学的开山之作——〈大王〉》认为俄罗斯侨民作家尼?巴依科夫是世界生态文学的奠基人。温越的《我国生态文学创作的特点与不足》提出了一些值得生态作家反思的问题。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发表了一批有分量的论文:黄增喜的《从寄居意识看〈圣经〉的生态尺度》,分析了这部基督教经典的生态思想和反生态思想及其深远影响,占学琴的《利奥波德的生态整体观》是一篇首次对利奥波德进行生态文学评论的论文,赵英的《从生态思想的角度看徐迟对〈瓦尔登湖〉的误译》将译者因时代的局限没有译出的原作生态思想一一指出,张念红的《〈生态批评读本〉述评》论述了这部国际生态文学研究界公认的首选文献中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
2008年有4次生态文学研讨会对我国生态文学创作和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5月份,在广东清远市召开了“生态与诗歌”国际研讨会,数十位中外生态诗人和批评家与会;当月在广州还召开了另一场生态文学研讨会,20多位生态文学作家、批评家和文学刊物编辑与会;10月份在清华大学召开了生态批评国际研讨会“超越梭罗:对自然的文学反应”,近百位国内外生态文学知名研究者济济一堂;11月份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了“文学与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一百多位生态文学研究者与会并提交了论文。
特别一提的是,《中国绿色时报》近些年来对我国生态文学的创作和批评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这份报纸长期坚持开办生态文学专栏,发表了大量生态文学作品和评论文章,介绍了生态文学创作和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成果。
2009年,中国生态文学批评界还将有一大批重量级成果问世,其中包括《生态美学导论》、《中国环境美学思想研究》、《当代西方环境美学与美学的改造》、《美国生态文学》、《俄罗斯生态文学》等,还将召开几次重要的研讨会,还会有更多的论文发表。生态文学批评成果井喷的时代抑或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