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经验研究 > 理论研究 > 正文

解码生物多样性,苏州湿地何以“美出圈”

媒体:内详  作者:内详
专业号: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网络
2024/11/7 14:14:18

图片

作者:

林巧燕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智库助理教授

苏州北枕长江,西抱太湖(拥有超70%的太湖水域),境内水网密布,河道纵横,拥有太湖、阳澄湖等湖泊400多个,长江、京杭大运河苏州段等河流2万多条,省市级重要湿地103个,湿地公园21个,湿地率达到38.35%,是著名的江南水乡。近十几年来,面对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生态挑战,苏州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通过加强生态空间管控,推进污染防治,开展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构建“天—空—地”三位一体湿地监管体系,湿地生态环境显著提升。目前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0.56%,湿地保护率达72%。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连续多年发现鸟类2万余只,已通过国家林草局专家组现场评估并申报国际重要湿地。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太湖流域700亩农田停留全中国10%的鸟种案例”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100 全球典型案例”,成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球典范。今年5月,苏州正式获“国际湿地城市”国家提名。

生物多样性是反映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关键指标,是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提高城市生态韧性、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苏州市政府于2022年发布《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要求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随着全市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苏州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明显成效。5月22日,苏州首次发布苏州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成果,全市共记录各类物种4353种,其中陆生维管植物1578种,陆生脊椎动物355种,野生鸟类401种,陆生昆虫1135种,水生生物1285种;包括珍稀濒危物种120种,极危物种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9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3种,外来入侵物种16种。苏州生物多样性水平处于全省上游,呈现南北大于中部、西部大于东部的分布特点。大部分陆生和水生生物分布在大阳山、上方山、沿江区域、大运河沿线和阳澄湖一带。湿地作为动植物的重要自然栖息地,在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严控生态保护空间,提升湿地生境质量及其异质性,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支撑。近年来,苏州积极构建“三核四轴四片、多廊多源地”生态保护格局,攻坚水域岸线综合整治和河湖水系连通,并围绕“二带四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开展湖泊群和生态廊道建设。苏州各湿地间的连通性逐渐提高,湖泊群逐渐恢复,生境异质性逐渐增强。但由于城市化的发展,湿地系统仍存在生境退化和破碎化现象,对不同物种的生存、迁移、迁徙和繁衍造成较大威胁。有必要设置湿地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持续加强湿地生态修复与管理,最大限度减少人类活动对生物栖息地的干扰,系统提升湿地生境质量。另借鉴欧美地区以“基质—斑块—廊道”为主要结构的城市生态网络建设经验,基于湖泊群和生态廊道建设,围绕重点湖泊与河流,推进河湖畅通和综合治理,打造蓝绿交织、通江达湖的湿地生态网络,保障生物群落的正常迁移、迁徙与繁衍需求,着力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优化区域生态网络安全格局。

另一方面,强化污染防治和系统修复,完善物种资源保护,是提升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障。苏州加大湿地生态修复,攻坚水域岸线综合整治和幸福河湖建设,在太湖流域、阳澄湖一带、沿江区域、大运河沿线等地实施系列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工程,着力提升湿地生态环境。作为“物种的资源库”,全市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明显成效。但仍有部分湿地存在退化现象影响湿地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小微湿地。另外,广泛分布的福寿螺、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外来入侵物种,对本土湿地动植物造成较大威胁,致使大多湿地群落结构存在同质化现象。借鉴新加坡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经验,需基于本土物种摸排,持续推进动植物、菌种等生物遗传资源和种质资源调查、编目及数据库建设,建立不同区块湿地的种质资源库;在湿地生态修复和景观恢复过程中,强化本土特色种质资源的引育、复育和保护,以及生物群落的调控。打造涵盖多元本土物种的多层级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并加强修复湿地生物资源的维护与管理,持续提升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功能。

此外,健全智慧监测,提升预警监管能力,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手段。苏州积极打造智慧城市湿地生态网络,实现湿地资源动态管理、科研数据可视化呈现、重点区域实时监管以及保护管理快速联动。目前已基本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体系,建成生物多样性观测场站6个,在全市布局鸟类监测区100个和水质监测区115个,从水质、气象、生物、土壤四个方面对省市级重要湿地开展长期系统化监测研究,并应用环境DNA、AI识别等新型技术,对珍稀物种、外来入侵物种、生态健康指示物种进行观测与识别,在全国率先用鸟类生物多样性作为湿地保护考评因子。但监测网络覆盖尚不全面,众多小微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和管理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需加大湿地生物多样性观测场地布局。另外,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机理复杂,涉及众多环境和人为因素,还需建立多元协同合作机制。例如,充分调动科研力量,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动态机制研究,并基于智慧湿地生态网络感知系统,构建湿地生态系统模型,为复杂性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来源:《苏州日报》2024年08月27日 B04版

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作者所有

图片

统筹:苏州市社会科学院

技术支持:苏州多棱镜网络科技

 


红树林banner

 

阅读 243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