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需要天地万物崇拜
袁朝晖2010.03.29日
2010年3月28日,我正在电脑上看西南大旱的新闻,单位同事告诉我陕西电视台新闻节目将要报道长青自然保护区新闻,七点整,播送了几个广告,接着播送新闻,最后播送了“长青探春”。
随后,转到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谈,窦文涛谈到西南大旱云南一村支书的一席话颇为发人深思。村支书说“你们都出去打工去吧,老人孩子我们村干部替你们照管;天这么旱,人都没水喝,还能指望种庄稼么?难道我们能坐在家里等着渴死么?”接着讲到云南的泼水节,据说泼水节的来历与祈雨有关(只是一种传说)。听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我国古代各民族都有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的传统;就是现在,各民族还在继承着龙、虎、牛、猪、鹰,山、林、大树等原始崇拜。现在的城市人大多把这些看作是山村人落后思想的反应,自认为自己是现代人,不把这当做是一回事。从历史起源与现代事实来看,这种天地万物崇拜还是需要的,我们还生存在需要天地万物保佑的地球之上,没有天地万物,我们一刻也不能生存下去!
看近期新闻,汉中市继去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油菜花地区之一后,今年举办盛大的综合的汉中油菜花节,包括西乡县的樱花节、洋县的梨花节、南郑县的茶花节、汉中的油菜花节,时至今日,我们能够吸引外地人来参观旅游的,能感动世人的,还是我们大地之上的特产,还是脚下的这片土地!
上星期六我特意去考察了洋县草坝村的乡村与梨园, 草坝村因有朱鹮栖息、梨园、优美的田园风光而闻名中外。我去时见到可能是汉中地区的人开着小车、骑着摩托车参观朱鹮、梨园、油菜花的人很多。粗看起来,乡村风光确实优美;详细观察,问题很多。例如:村子里年轻力壮的人都出外打工去了,剩下的都是老人与孩子,这与排排新房很不协调,缺少生机;田地里很少见人辛勤劳作的农民,油菜、小麦、蒜苗长得很好,油绿金黄;丘陵上的梨花多姿多彩,有的品种一树雪白,有的树上白花朵朵、配着很多还显鹅黄的嫩叶,初看起来,还真是心旷神怡,颇觉宽慰。如果细细思考,还确实发现了不少问题:一是与我们读的古诗不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田地里不见杂草,再细细寻找,也不见虫子,不觉使人生疑,庄稼上、蔬菜上、田地里没有我们记忆里的瓢虫、蚂蚱等,这会是一块怎样的土地,唯一的解释就是化肥、农药的危害已经非常严重了,虫子、杂草大多都死了。油菜花上、梨花上蜜蜂很喧闹,但是,这是一种意大利蜂,俗称洋蜂,看来,不仅我们化肥、农药、种子是由外国或中外合资生产的,就是给庄稼传粉的昆虫都是外来的。
考察了我们的乡村和田地,我很忧郁,一是现在的农村问题很多,家庭分离,青壮年、老人和孩子相互分离,这能幸福么?二是乡村的土地,没有草、没有昆虫,传粉都是洋蜂,这样生产出来的粮食、蔬菜我们吃了能安全么?
再想想给我们带来福祉的秦岭山,河水越来越少,大鲵、土鳖难觅踪影,鱼既少又小,外人到此,见到花开、看见一棵大树都觉惊奇,这一条清澈的小溪,几条秦岭细鳞鲑都成了新闻节目“长青探春”的主题,这些平常事务出现在新闻里,可见它已经是稀缺物了。
当清清的河水、油菜花、梨花成为新闻时,可以想见我们生存的环境已经很严酷了!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