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保护促开发 以开发促保护-----关于新疆湿地考察的感想
媒体:湿地保护 作者:宜君县动管站罗仁仙
专业号:陕西湿地
2008/9/10 9:35:02
7月16日—7月26日,我参加了由陕西省林业厅保护处组织的湿地考察团,一行13人赴新疆考察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现就考察情况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一、 新疆湿地基本情况
新疆土地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其中湿地面积360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北疆,以河流湿地、湖泊湿地为主,湖泊湿地有喀纳斯湖、艾比尔湖、赛里木湖、天池等,河流湿地有伊犁河、额尔齐斯河等。
二、 新疆湿地保护管理的主要做法
新疆自治区在湿地保护管理中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强化保护
自治区林业厅、自治州、市、县各级都设有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设有伊犁河湿地保护管理局,阿勒泰市设有喀尔齐斯河湿地保护管理局,均为处级建制,各县设有湿地保护管理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湿地保护管理网络,为更好的保护湿地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
(二)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
对湖泊湿地,他们坚持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的原则,一手抓保护,建立了喀纳斯自然保护区、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天山天池自然保护区等,制定严格的保护方案和措施,对湖泊湿地进行保护。同时,他们一手抓开发利用,积极开展喀纳期湖、天池、赛里木湖湿地旅游,借助湿地旅游,使人们在旅游中认识湿地、了解湿地、享受湿地、陶冶情操,增强人们珍爱自然、保护湿地的自觉性,既增加了保护区经费,又达到了湿地保护宣传的目的,实现了保护与开发协调发展。
(三)注重湿地文化,提高知名度
新疆在湿地的宣传中,十分注重开发湿地文化,尤其是对喀纳斯湖、天池等的宣传中,他们发掘民间传说、名人诗词等,赋予湿地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游人,提高知名度。在伊犁河流域保护中,他们积极参与全国最适宜人居的地方评选活动等,不但宣传了伊犁,而且有助于区域人口素质的全面提升,为更好地保护湿地资源、开发湿地旅游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四)保障湿地保护经费
各级财政都将湿地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县级财政预算在20万元以上,市级在60万元以上,经费主要用于湿地宣传、监测、保护、恢复、业务人员培训及保护设施设备配置等,稳定的经费保障,为保护队伍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有效保护湿地资源奠定了基础。
三、对宜宜君湿地保护工作的启示
宜君县地处陕北与关中的结合部,全县总土地面积1531平方公里,湿地面积约70平方公里,以河流湿地、水库湿地及稻田湿地为主。湿地保护工作刚刚起步,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是机构不健全。 县上没有湿地保护管理站,目前业务由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管理。二是经费没有保障。湿地保护经费没有列入县财政预算,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三是管理体制不顺。国家把湿地保护划区林业部门管理,而事实上水库湿地一直由水务部门管理,水稻湿地由农业部门管理,河流湿地权利不清,造成了多部门管理,不利于湿地的有效保护和整体利用。四是湿地面积逐年萎缩。特别是水库湿地由于年久失修,致使坝体垮塌等,一部分水库已干涸,湿地面积减地少。河流湿地由于人为开垦和占用等原因,造成河道变窄,湿地面积减少。
几点启示:
一、建立健全机构,为湿地保护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县上要设立湿地保护管理局,为林业局二级局,下设湿地保护管理站,全县湿地统一由湿地保护管理局负责管理,水务、农业部门负责管理的湿地要划归湿地保护管理局管理,业务工作由保护局协调,水务、农业部门具体实施,形成林业部门负责,水务、农业积极参与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
二、是加大投入,保证工作正常开展。
县上要将湿地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使湿地保护经费有一个稳定的投资来源,确保湿地监测、保护、恢复、设备配置及人员培训工作有序开展。
三、是划定湿地保护区,建立湿地地公园。
对重要湿地要采取划定自然保护区来进行保护,比如,可将清河流域、五里镇河流域划定成保护区进行严格保护,将已具备旅游条件的福地湖建成湿地公园,建立湿地博物馆,通过开展湿地文化旅游,宣传湿地文化和湿地知识,使人们在旅游中认识湿地、了解湿地,增强保护湿地的自觉性,达到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促保护的目的。
四、是加大恢复重建,增加湿地面积。
要积极开展湿地恢复重建工作,加大争取国家湿地保护资金力度,对生态建设资金实行捆邦使用,集中财力、物力对已破坏的湿地要采取植树种草、退耕还湿、退田还湖等措施进行恢复重建,增加湿地面积,维护生态平衡,为建设“生态宜君、富裕宜君、和谐宜君”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