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明珠红碱淖,曾经湖广鱼肥、遗鸥齐飞,风景一片美好。仅仅十几年的时间,这里湖面不断萎缩,水位持续下降,野生鱼类绝迹,鸟类去意已现。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得红碱淖不得不承受严重的生态危机。地处陕蒙交界,如何能够更有效地保护这一汪水,专家呼吁——
遗鸥私语 本报记者 刘强摄
1 不断萎缩的红碱淖
红碱淖,我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陕西最大的自然湖泊,正在遭遇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最近的二十年间,红碱淖的湖面面积萎缩了25.5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黑河水库“人间蒸发”。
这里曾经生活着17种鱼类、80多种水鸟,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遗鸥。如今,湖中的鱼类已基本绝迹,鸟类减少,遗鸥开始另寻他处。
红碱淖位于我省神木县,在毛乌素沙漠边缘能有这一汪水弥足珍贵。但是近些年来,各种人为因素使得湖泊的生态环境每况愈下,被当地人称作“神湖”的红碱淖亟须救助。
2009年,本报曾刊登《谁来拯救沙漠中的七万亩神湖》一文关注红碱淖湖面萎缩问题。六年之后的现在,红碱淖仅剩四万多亩了。
根据监测,本世纪以来红碱淖水体面积下降趋势明显。2005年水体面积萎缩速度最大,减少水体面积达7.4%,其次是2011年减少5.55%。2011年后,每年减少水体面积在1平方公里内。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红碱淖水体面积约为31.51平方公里(4.7万亩),较2010年减少了4.34平方公里。与1997年相比,其水体面积共减少25.5平方公里,减幅达44.7%。
谈及早些年的红碱淖,当地人大多会说“那水面可大了,根本看不到边”,如今红碱淖的湖面不断萎缩,水位不断下降。红碱淖景区2002年修建环湖路时,路面距离湖边大约二三百米远,最远处也不过500米。而现在,东南方向环湖路的路面到达湖边足有两公里左右的距离。因为湖面不断向内萎缩,渡客的栈桥也随着不断延长。如今游客要坐船的话,需要步行四五百米才能到达。
2 水量减少引发严重生态危机
水量减少,还只是红碱淖危机的一个方面,由此引发的水质污染、动植物的生存状况以及地区生态环境等问题才更令人惊愕。
2011年,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结果显示,由于红碱淖面积缩小,湖水含盐量提高,红碱淖湖水的PH值已达到了9.6(正常范围6.5-8.5),红碱淖的17种淡水野生鱼类已基本绝迹。
去年,有科研单位在红碱淖的各个方位布设了12个水质和底泥采样点,根据水质监测数据,高锰酸盐指数在所有检测点都是地表水劣五类水质标准,平均超标4.31倍。而高锰酸盐指数越高,说明水体受有机物污染越严重。
红碱淖是世界濒危珍禽遗鸥在全球最大的繁殖与栖息地,2011年红碱淖的遗鸥数量为7000巢,约占全世界数量的95%以上。每年4月初遗鸥从越冬地飞抵红碱淖,5月产卵孵化,一个月后幼鸟破壳,育幼与育雏阶段在6至7月份完成,8月份开始迁徙越冬。
遗鸥对繁殖地的要求苛刻,只在四面环水的湖心岛上繁育后代。遗鸥以前的繁殖地是内蒙古的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新世纪初,干旱少雨加之严重的人为干扰使桃-阿海子趋于干涸,水位下降,湖心岛消失,遗鸥繁殖群于2004年放弃这个海子全部迁居到了红碱淖。如今,随着水位的不断下降,红碱淖的湖心岛数量急剧减少,从遗鸥初来的13个缩减到了今天的3个,同时遗鸥的食物摇蚊也越来越少,近几年已经有大约一半的遗鸥不再来红碱淖繁殖。脆弱的遗鸥,不得不再次“流浪”。
红碱淖已被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为当地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可是作为内陆湖,红碱淖目前的淡水补给减少,蒸发量大,地面的盐碱度越来越高。在高盐碱度的环境中,动植物的生存能力下降,土地的利用价值降低,红碱淖的土壤退化趋势开始显现。如果任由红碱淖水位下降至完全干涸,湖底的流沙裸露在外,在多风的情况下将形成新的沙源,加速荒漠化。
3 补给河上游被截流是缺水主因
红碱淖的水量补给主要依靠自然降水和七条季节性河流的补给。根据气象资料分析,近年来红碱淖水体面积减少与当地气候自然条件没有明显关系。
2000—2015年,红碱淖所在神木县的降水量一直处于波动状态,但是红碱淖的水体面积一直都在减少,即使在降水增多的年份红碱淖水体面积也呈现减少趋势。这说明红碱淖水体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不是气候自然条件,人为影响可能才是决定红碱淖变化的主要因素。
红碱淖水量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补给河被上游截流。营盘河与蟒盖兔河占红碱淖注水量的六七成以上,但是内蒙古分别于2004年和2009年在河流上游修建水库,彻底截断了这两条河输入红碱淖的补给水流。如今,红碱淖没有了这两条供水大动脉,其他较小的注入河流也多已断流。
在红碱淖景区,环湖路上的蟒盖兔大桥,有百米多长,说明当年修建时水面还是比较宽的,但是现在桥下只有沙石和杂草。
周边不合理的煤炭开发也是造成红碱淖水位急剧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周围的煤矿开采和红碱淖同处在一个水文系统中,极易形成新的地下水洼地,影响红碱淖的地下水平衡。
一个湖泊经过自然演替过程之后,根据当地气候的不同可能会演变成一片沙地或者森林。在千百年的自然演替过程中,湖泊中的生物会逐步进化来匹配新的环境。人为干扰将加速这一过程,生物没有足够的时间适应新环境,将会出现像罗布泊那样的“死亡之海”。
4 从国家层面协调解决更有效
湖面不断萎缩,水位不断下降,生态环境堪忧,几乎每年的全国和陕西省的“两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会提出“关注举步维艰的红碱淖”。2008年,红碱淖被陕西省政府列入重要湿地保护名录,同年被国家林业局列入了国家重要湿地名录。2014年红碱淖由市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但是,为红碱淖解“渴”的根本途径还是降低人为干扰,增加河流的汇水补给。陕西方面多次呼吁协调解决内蒙古煤矿开采和截流拦坝的问题,曾经上呈以“停矿”、“放水”为核心内容的抢救性意见至国家部委,专家也呼吁省际合作解决红碱淖危机。
留住红碱淖,不是一个省的事情。陕蒙两省区举行了两次红碱淖湿地保护省际合作会商会议,就红碱淖保护工作达成共识。11月6日,陕蒙两省区水利厅签署红碱淖保护工作备忘录,鄂尔多斯市同意通过营盘河上的札萨克水库为红碱淖补水,每年总放水量原则上按100~150万立方米控制,通过河道输水。目前榆林市和鄂尔多斯市还在进一步协商当中,补水工作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因为地处两省区交界,专业人士呼吁从国家层面协调解决红碱淖问题。他们建议,红碱淖是人类共同的自然湿地,因此不能单一考虑地区利益,可以考虑设立红碱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由国家直属管理。应该在国家层面上协调制定科学方案,合理地调整区域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寻求区域内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点。
全国人大代表张文堂建议,呼吁在国家层面尽快出台《红碱淖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红碱淖流域水量分配原则,确保红碱淖有充足水量补给,建立红碱淖水量补给保障长效机制。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