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2008年5月启动,重点是对沿湖县及牧场、农场实施湿地保护、退化草地治理、沙漠化土地治理、生态林建没、河道整治、生态监测体系建没等项目。
据青海湖流域生态监测综合技术组《2011年度生态监测报告》,通过实施天然草原退牧还草、退化草地综合治理等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区局部地区草原生态环境趋于改善,生态服务功能初步显现,局部地区生态退化趋势缓解,各工程区建设效果明显。
一是沙化草地治理区草地植被盖度达到48%,比对照区提高11个百分点,植被高度平均达到4.51厘米,比对照区提高0.23厘米,草地平均亩产可食鲜草127.73公斤,比对照区增加4.96个百分点。
二是黑土型退化草地治理区草层平均高度达到11.71厘米,植被覆盖度达到60%,亩产可食鲜草231.14公斤,与对照区比较,草层高度增加4.21厘米,植被覆盖度提高38%,可食牧草增长9.53个百分点。
三是草地毒杂草得到有效控制。治理区与对照区比较,草层高度和覆盖度分别增长3.09厘米、20个百分点,优良牧草增长率19.92个百分点,草地毒草比重下降了19.31个百分点,草地毒草蔓延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
四是草地鼠虫害成效显著。防治区与对照区比较,草地虫害防治区草地总产草量和可食牧草产量分别增长26.25%、72.09%,鼠害防治区草地总产草量和可食牧草产量分别增长40.33%、60.47%。
五是退牧还草禁牧和补播工程区比对照区草地植被高度增长4.29厘米,覆盖度增加29个百分点,草地产草量、可食牧草产量分别增加76.48%和74.5%。
六是项目实施后,增加林地面积30.93万亩,灌木林盖度平均增长2.5%,高度平均增长10.2厘米,人工营造的灌木林逐步成林,封山育林地在围栏封护和专人的管护下,植被得到自然恢复,林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效益在逐渐发挥。
七是沙化土地和湿地被封育保护,区内植被有了一定的恢复,植被盖度增加,通过草方格工程固沙种草措施的实施,使地表风沙流得到一定的阻挡,局部工程固沙种草已显现出成效,植被盖度增加30%以上。同时在工程围栏建设中,充分考虑了普氏原羚通道,有效保护了青藏高原特有珍稀动物。
八是河道治理效果明显。布哈河、沙柳河等河道的有效整治,疏通了裸鲤洄游通道,同时通过防洪堤建设,有效提高了流域防洪能力。
九是提高了群众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意识。四年来通过各项工程的实施及环境保护宣传工作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牧民群众对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意识,有力的推动了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建设进程。
我也说两句 |
![]() 赞一个!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