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常州市滆湖生态修复彻底告别劣五类水

媒体:慧聪网   作者:佚名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09/1/4 18:02:30
        滆湖水变清了!经过6年规模空前的生态修复,1.6万公顷的滆湖彻底告别了劣五类水质。这个自上世纪90年代一直面临蓝藻暴发的湖泊,终于实现了历史性转折。

近日,江苏省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站公布了最新的滆湖环境监测报告,此次检测采集了滆湖13个检测点的湖水水样,检测内容包括透明度、PH值、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氨氮、总氮、总磷等18项指标,结论是:滆湖水质整体为四类水。

水变清了的滆湖别是一番景象。记者近日在湖区采访时看到,湖中心原来密集的围网不见了,1300公顷的生态繁育保护区内,成群的白鹭、野鸭盘旋飞翔,赶走了冬天的苍凉。

 滆湖是苏南地区仅次于太湖的第二大淡水湖。清代诗人赵翼曾描绘滆湖:“扁舟夜泛滆湖东,一片清秋月满空。贪听吴歌忘坐久,满身衣湿露濛濛。”然而,随着前些年盲目开垦、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人口规模的增大,污染物入湖排放日益增多,滆湖生态状况逐年恶化,到本世纪初,湖水质量已为劣五类,富营养化水面占74.6%,水草资源呈急剧减退趋势,滆湖已由浅水草型湖泊变成了藻型湖泊,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

 治理滆湖,还历史本来面貌!2003年春,滆湖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启动。江苏省滆湖渔业管理委员会与上海水产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采用生物操纵技术,通过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科学配比进行生态修复。设立生态繁育保护区,全年禁捕,有效地保护了生物多样性,绝迹20多年的野生刀鱼重现湖中;划定生态修复区,拆除围网种植水生植物,水草覆盖率达到20%,形成了立体的水质过滤层;针对水质富营养化,放养喜食浮游生物的“清道夫”白鲢、花鲢和翘嘴红鲌等鱼种,既有效遏制低价值鱼类繁殖,形成新的鱼类生态体系,还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收益,造福渔民。

滆湖生态修复工程得到省、市各级政府的全力支持,常州市和武进区两级政府将滆湖环境整治列为“十一五”规划重要内容。武进区已投入资金1.6亿元,拆除围网2.4万亩,实施环滆湖湿地保护恢复工程,滆湖周边的1078个污染企业(项目)全部关停并转,对所有冶金、化工、印染等重点污染企业实行排污许可证管理,建成15座污水处理厂,41座污水提升站,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27.2万吨,实现了污水达标排放。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生态环境首席专家金相灿在考察了滆湖生态修复工程后指出,生态修复工程使湖区保持了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同时也为全国的湖泊治理积累了宝贵经验。

阅读 327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