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 “世界湿地日”,守护水资源

媒体:安徽省湿地保护中心  作者:安徽省湿地保护中心
专业号:安徽省自然保护管理站
2013/1/28 14:59:41
        今天是第十七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与水资源管理”,口号是“湿地守护水资源”。今年也是中国政府加入《湿地公约》21周年。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2/3的大中城市面临缺水,在中国的北方,尤其是西北水资源严重匮乏,沙漠化、半沙漠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水资源的无序开采和严重污染,加剧其供需矛盾,导致水质恶化,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
湿地与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水生态循环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没有湿地就没有水。我国湿地维持着约2.7万亿吨淡水,占全国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的96%。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在时空上可调节降水的不均,通过湿地的吞吐调节,避免水旱灾害,对保护生态环境安全、维护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水也是湿地的生存之本。湿地在容蓄洪水的同时,扩大了本身的领域;在交流地下水的同时,增加了本身的容量;在降解污染物的同时,也净化了湿地自己。离开水,湿地将不复存在,将变为干涸的旱地。有水则湿地活,无水则湿地死。因此,湿地和水相互依赖,密不可分,讨论和研究湿地,必须从水的特点和属性入手,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则必须从保护湿地开始。
近年来,我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湿地健康状况仍不容乐观,生物资源过度利用造成湿地生物多样性逐步减少,水源受到污染导致湿地生态功能显著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江河湖泊泥沙淤积严重,制约湿地保护工作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并明确要求扩大湿地面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因此,我们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保护湿地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共同行动,需要我们每个人切实地将中央的号召转化为实际行动。保护湿地,不仅是一句口号,也不仅是政府和湿地保护组织的任务,而是每个人都能身体力行的点点滴滴。从减少开车出行到空调设定合适的温度,从不乱丢垃圾到不使用农药、化肥,从拒绝一次性餐具到减少不必要的购物,从珍惜每一滴水到节约每一张纸,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珍爱每块湿地,植绿护绿,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永续生存与发展尽绵薄之力。
 
 
阅读 473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