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我们在步行街举办了一次针对湿地生态系统和东洞庭湖湿地的宣传活动。总结起来,可谓有喜有忧。
可喜之处在于:第一,受众包括各个年龄,来自不同阶层、职业。这使我们能够更深入的普及宣传内容,扩大活动的影响力。老人,中年人,青年,孩子······上班族,普通工人,农民,学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改善湿地应个个出力。第二,部分人对洞庭湖有一定的相关了解,并具有环保意识。我在向一位年轻母亲讲述洞庭湖此刻面临的问题时,她指出了“缺水”这一矛盾。这让我既有点小小的讶异,又有些欣喜。在交谈中,我发现有许多人还是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并且愿意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着手,为改善环境、保护湿地贡献力量的。第三,愿意听志愿者解说,并提出问题。我碰到了一位来自北方的大姐,现居岳阳。她很耐心的听我讲解,还不时的给出自己的看法,提出疑问,和我一起讨论。这不仅是对我们活动的一种肯定,更是对所有湿地使者的鼓励!由此,我更加明确了“湿地使者”活动的意义,并且坚信它将越做越大。
然而,我还是看到了令人担忧之处:首先,有的人拿了宣传资料就走,既不看一眼,也不驻足聆听或是观看展板。这让我有点难受。我在想,他们是不是会像对待大街上发的传单那样—随手丢弃,对待我们的资料?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的心血岂不白费?我们的活动资金也遭到了浪费。其次,有些人不愿深入了解,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仅仅是随意的浏览展板,好似观看画展一般。有好几次我想上前为他们解说,都遭到了拒绝。有人甚至说:“我就想看看图片。”生活中,我常听到有人抱怨说国家这个没做好,政府对那个不管不顾,可是单靠政府的力量那是微乎其微的。中国有13亿人口,而身兼要职的官员数量又占多大的比例?一项政策的实施不可能单靠政府下达命令就可以完成,而是要靠全民共进,积极贯彻落实。今天,我们这些大学生充当志愿者,说实话,我们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是你们可以!你们有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只要你们愿意,只要你们关心,你们就可以为自己的生存环境做出贡献!此外,一些本地人对洞庭湖不甚了解。他们出生于此,在此居住多年,却对洞庭湖说不出个大体情况来。
当然,我们在这次活动的举办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事先的准备工作欠佳,主题突出不够明显,队员的配合有待加强等。我们不仅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也看清了以后的前进方向,这对于我们做好“湿地使者”的活动和扩大其影响力是很有帮助的。环保是一件需要全民参与,长期努力的大工程,我希望能通过志愿者们的付出,和社会各界力量的配合,将其影响逐渐扩大,形成个人—群体—全民的局面。“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保护湿地,你我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