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杭州西湖的游事活动,一年四季,春花秋月,各有情趣。
惟独提到冬季的赏心乐事,人们便会想到明代作家高濂深父定下的11个冬景,抄录如下:“湖冻初晴远泛;三茅山顶望江心雪霁;西溪道中玩雪;山顶玩赏茗花;山居听人说书;扫雪烹茶玩画;雪夜煨芋谈禅;山窗听雪敲竹;除夕登吴山看松盆;雪后镇海楼观晚炊”。
那么,备受推崇的“西溪道中玩雪”有何幽趣可揽?
人们知之不多,当然冬季游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曾领略,难于言传。
去年(2008)初,大雪之时,约了几位朋友同往西溪赏景,感受到了先贤称道的“西溪道中玩雪”,果真非同寻常。
那天,雇了一条小船前往,恰遇大雪飘渺,扁舟摇进芦荡,人们立于舱中,边摇、边赏景。此时,漫天飞雪,雾气滚滚而来,水暗芦低,荒草飘零,天空灰蒙蒙呈铅色。雪中西溪,果然别有一番气象:
水光山色,浓淡有致,黑白分明,若轻描娥眉,银白世界镶着墨绿的溪水,衬托着铅色天空,情韵异乎寻常。两岸树木宛若银枝,突显超凡脱俗之风骨。
未久,远远望见一座粉墙黛瓦的小楼,枕溪傍水,荒芦簇拥之下,立于漫漫雪雾之中,时隐时现。有人便说:“秋雪庵到了”。秋雪庵,乃是西溪之旅的必到之地。
不知是何原因,小说《水浒传》“林冲风雪山神庙”的几句话无名显现脑海:“但见银迷草舍,玉映茅檐。数十株老树杈桠,三五处小窗关闭。疏荆篱落,浑如腻粉轻铺;黄土绕墙,却似铅华布就。千团柳絮飘帘幕,万片鹅毛舞酒旗”。
舟到埠头,系缆登岸,木步道积雪未扫,众人拾级而上,一串杂乱的足迹留在雪中。
西溪多竹林、柿树,竹子已被厚雪压得东歪西倒,形若醉汉斜靠,岛上空寂无人,颇有几分萧瑟凄凉的景象。忽然,听得林中“轰”然声响,转身回望,只见竹枝难于承受重雪积压,呯然而折,倒坍在路旁,一时雪花四溅,划破孤岛的清幽宁静。
不由想起先贤独创的“飞雪有声”之句:“飞雪有声,惟在竹间最雅。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淅萧萧,连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清听。忽而回风交急,折竹一声,使我寒颤增冷”。我们一行踩冰雪、踏栈道,小心翼翼,慢步前往秋雪庵。寒风凛冽,冰封雪径,迷雾障目,举步艰难。
不知何故,小说《水浒》中“林冲风雪上梁山”中的场景又冒了出来:“正是严寒天气,彤云密布,朔风紧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下得密了,但见‘凛凛严凝雾气昏,空中祥瑞降纷纷’。须臾,四野难分路,顷刻千山不见痕。银世界,玉乾坤,望中隐隐接昆仑。”此景此情,何其吻合?心想,莫非“钱塘施耐庵”果真是在西溪孕育出《水浒》原形不成?
抵达庵院,扶梯而上,阁楼为一古代书房装饰,内有仿古红木桌椅;案上备有笔墨纸砚;旁有旧式书橱茶几,内存线装古籍数册;墙上悬名人字画,雕花木格门窗,颇有几分书香雅趣。推窗外望,只见窗外漫天飞雪,芦苇在重雪摧残下,枯黄凋敝,七零八落,颇有冷寂凄美之感。
楼前,曲水凝成静波,风雪迷漫,一片银白,四周铺琼砌玉,晶莹剔透;塘边,还遗留着渔翁垂钓的茅屋渔具,孤雁低飞,掠过雪雾,几分萧瑟孤愤之感油然而生,柳宗元之“钓雪”意境飘然眼前:“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远山,在空蒙的大雪之中,时隐时现;孤舟飘泊岸边,玉树银装,往日的翠华已被白雪覆盖,仿佛置身于一幅意境深远的泼墨山水画之中,此时此景,何等赏心悦目!
雪霁,西溪风情异寻常,朔雪铺地,银装素裹,阳光初照,波光雪影相衬,璀璨夺目,群峰玉立,蓝天碧空,营造出一种往时迥然不同的风情,游客恍若置身瑶台琼圃,有美不胜收之感。清《四时幽赏录》对“西溪道中玩雪”有过这样一段描述:“往年因雪霁偶入西溪,无意中得见世外佳景。日虽露影,雪积未疏,竹眠低地,山白排云。风回雪舞,扑马嘶寒。玉堕冰柯,沾衣生湿。遥想梅开万树,目乱飞花,自我人迹远来,踏破瑶街十里,生平快赏,此景无多。因念雪山苦行妙果以忍得成,吾人片刻冲风,便想拥炉醉酒,噫!恣欲甚矣。虽未能以幽冷摄心,亦当以清寒炼骨”。
游客多以为杭州雪景以“断桥残雪”为最,其实不然,桥堤靠近城区,雪后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一时熙熙攘攘,哪能领略西溪道中玩雪之幽趣?
殊不知,享受西湖赏雪之幽趣,惟西溪一地,古人推崇的“西溪道中玩雪”,图的就是超凡脱俗、远离尘嚣。
登临河渚古塔,则另有一番气象:西望,乱草荒芦,显得古寂野趣;北探,河渚街在冰雪衬映下,古式古香,亭台楼阁、小桥曲水、祠堂庵院、园林宫苑分外夺目。街上红男绿女,颇有几分天宫玉宇之感,仿佛向人们展现了冬游的二种迥然不同的特色。
西溪风情,四时各异,晨钟暮鼓,阴晴雨雪,无时不宜,惟游者心会,不限于一隅一角之状,此乃西溪玩雪之可贵也。一位文友初到杭州,观西溪道中玩雪只用二字形容:“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