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鄱阳湖
(廖囯良 江西省人民政府参事 江西省鄱阳湖绿色家园基金会董事长)
鄱阳湖在哪里?
我的答案是:鄱阳湖在世界各国的世界地图里。江西虽然是个省,但在世界地图里都不会标出来,而鄱阳湖在世界各国的世界地图里必须标注,它是长江上的一个宝葫芦,很清楚。所以说,鄱阳湖不仅是江西的,而且是全国的,世界的。每年冬季和夏季,百万只候鸟从地球的南端和北端迁徙到鄱阳湖来,候鸟是鄱阳湖的使者、精灵。
鄱阳湖有多大?
高水位时达5000多平方公里。是解放初期的三个半上海城区那么大,现在上海市所辖面积大一点。水位21.69米时,湖体面积3210平方公里,鄱阳湖“高水是湖,低水是河,洪水一片,枯水一线。”
鄱阳湖有多少水?
鄱阳湖水是黄河、海河、淮河三河水总量还多,湖体水容积252亿立方米。平均年径流量为1457亿立方米。1973年最大,为2343亿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在1350.0~2150毫米之间,全流域平均1620毫米。
鄱阳湖有多少粮?
鄱阳湖是我囯著名的鱼米之乡,湖区有11个县市,平均每年向国家提供粮食70亿公斤,约占全国1/5,江西是全国两个净调出粮食的省份之一。平均每年产鱼2.44吨,有21科,122种鱼。鄱阳湖还是我国南北大运河的大通道、大本营,历史上景德镇生产的陶瓷,是从鄱阳湖走向世界的。
湿地生态功能价值高
(纪伟涛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
鄱阳湖是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位于南部大水域西北角的鄱阳湖保护区是著名的国际重要湿地。
鄱阳湖湿地范围面积5000平方公里左右。水面面积视不同水位变化而变化。鄱阳湖每年巨大的水位变化使其拥有独特的、广阔的洲滩资源,其生态功能蕴含的巨大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此。
据中国林科院崔丽娟博士研究,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涵养水源价值 1.188亿元;调蓄洪水价值159.5亿元;保护土壤价值5.872亿元;固定CO2价值23.69亿元;释放O2价值20.59亿元;营养循环价值2.702亿元;生物栖息地功能价值9.979亿元;降解污染功能价值139.6亿元;总价值362.7亿元/年。
鄱阳湖候鸟资源丰富。其现在已记录的鸟类有17目55科310种。其中水禽 (包括目、鹈形目、鹳形目、雁形目、鹤形目、鸻形目和鸥形目的鸟类)为124种,占鸟类总种数的40%。
国家Ⅰ级保护的有10种, Ⅱ级保护的44种,列入《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鸟类19种(其中极危1种、濒危4种、易危14种),数量超过国际重要湿地的1%标准的16种。属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保护的鸟类有153种,属于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中保护的鸟类有46种。
鄱阳湖最具特色的鸟类资源:白鹤最高数量达到3000多只,接近全球白鹤总量;东方白鹳最高数量也达到3000以上,接近全球总量;鸿雁最高数量6万多只,占全球鸿雁种群的绝大部分;小天鹅单湖最高数量达7万多只……其余数量比较高、占该物种种群数量比例较高的还有白枕鹤、白额雁等。
鄱阳湖水生生物——宝贵的物种基因库
(吴志强 南昌大学教授、博导 鱼类专家)
鄱阳湖现有动植物种类有1249种。濒危物种有白鱀豚和江豚,鱼类中有中华鲟和名贵淡水鱼等。
为了保护物种和生物多样性,有必要设立鄱阳湖水生生物物种保护重点地区:鄱阳湖西南部,包括南矶山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鄱阳湖西部,以吴城鄱阳湖候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鄱阳湖北部的湖口,湖口至老爷庙水域,鄱阳县龙口水域,为鄱阳湖与长江生物物种相互交流的重要场所;以湖口至老爷庙水域、鄱阳县龙口水域,康山的河道等地为江豚的重要分布区;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的入湖水域。五大河流与鄱阳湖交界处,水域饵料充足,物种多样性也特别丰富,保护好这些水域,对于保护鄱阳湖生物多样性和提高鄱阳湖的渔业产量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开展物种保护,必须建立救护快速反应体系,积极开展濒危物种专项救护。对江豚等濒危物种,实施专项救护行动或采取迁地保护措施;加强科学研究,推进濒危物种驯养繁殖。建立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遗传资源基因库,加强对基因资源的保护。
积极开发鄱阳湖生态、文化旅游
(宫正 江西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
鄱阳湖湿地的历史是随着鄱阳湖的形成而由河流(洪泛)湿地演变为湖泊(洪泛)湿地的历史。这种演变历史对各时期的长江流域的环境生态、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未来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引起学术界注意。鄱阳湖湿地理应成为“让世界品读江西生态魅力的窗口”。
为了加强鄱阳湖的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提出三项建议:一是积极开发鄱阳湖生态、文化旅游——以创新的思维和现代环境生态与历史文化的理念,规划连接鄱阳湖著名景点和生态区的新旅游线,开辟出“从庐山下来后,由九江登船游湖口石钟山、鞋山、星子落星墩、都昌老爷庙、鄱阳白沙洲,再到南昌滕王阁码头登岸”的水上旅游线,势必成为“游古今遗迹、寻鱼豚游踪、赏珍禽候鸟、赞自然造化”的特色线路。二是建议沿鄱阳湖各市县因地制宜推广种莲,逐渐形成鄱阳湖“莲产业”带、“莲文化”带。三是请省政府早日启动准备,选择适合的时候,报请国家立案,向世遗委申报鄱阳湖登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对鄱阳湖湿地和长江中下游水环境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增强危机意识 保护生命之湖
(刘影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教授,鄱阳湖湿地与流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国际重要湿地,也是目前长江中下游仅存的两个大型自然通江湖泊之一。鄱阳湖在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蓄长江洪水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生态保护的角度,鄱阳湖不仅是江西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鄱阳湖流域占江西省面积的97%,对于江西乃至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鄱阳湖是国内仅存为数不多、尚未受到严重污染的湖泊,被誉为中国的一盆“清水”。
然而,随着江西省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鄱阳湖生态系统正在面临巨大的压力和世纪性的挑战。流域土壤的侵蚀和湖泊的淤积、湿地变化带来的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以及候鸟迁徙带来的禽流感的风险等。保护好这“一湖清水”迫在眉睫,任重道远。
鄱阳湖面临三大危机
(龚平如江西省人民政府参事)
在我们赞美鄱阳湖的同时,鄱阳湖的现状也引起了各界的担忧,其中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湖生态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鲍曙明先生早在两年前所发表题为《鄱阳湖危机》的文章,在众多担心中最具代表性。他认为鄱阳湖面临着“水质危机”、“生态危机”、“公共卫生危机”三大危机。
根据《江西省水资源公报》的资料数据显示:
2001年,鄱阳湖全年没有污染水,水质优于三类的占8成,属于三类的占两成,此时的鄱阳湖的确可以被称为“一盆清水”。但到了2006年,鄱阳湖水全年优于三类的不到6成,属于三类的有两成多,劣于三类的则逼近两成。
“流水不腐”,鄱阳湖水之所以在现今的条件下,其富营养化状况还没达到滇池、太湖、巢湖也包括洞庭湖那样触目惊心、不能忍受的状况,定性地说,这得益于鄱阳湖每年都有一到两次湖盆大清洗,我们把“富”水都一古脑流到长江去了。若其留在鄱阳湖里,后果实在不可想象。
鄱阳湖的生态危机方面,我认为最紧迫的问题是沉积。鄱阳湖虽大,但沉积一旦加剧,“盆”之不存,“湖”将焉附。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