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够及时掌握鸣翠湖湿地变化动态,为科学合理保护鸣翠湖湿地提供重要决策依据,切实将湿地生态监测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常抓不懈,现将鸣翠湖监测工作安排如下:
一、监测内容
1、水文监测
(1)水量水位监测:特别是水位的监测,监测水位升降情况、以通过调节控制水位等;
(2)水平衡测量:测量、分析湿地水来源中渠道给水、沟渠补水、降雨径流、地下补水等的分别贡献率,以及湿地水量变化情况(补给水、降雨径流、流出水、蒸发等因素),以控制湿地水量。
2、水质监测
鸣翠湖湿地水主要是黄河水(包括渠道给水和农田退水),确定水质监测指标为:
⑴水体富营养化监测,主要是N、P、透明度等指标;
⑵水污染物监测,主要是PH、COD、石油类、重金属等指标。
3、植被监测
⑴陆生植物(草本、木本等);
⑵水生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挺水植物等);
⑶外来物种引入的监测等,重点是南方水芹、伊乐藻的引入。
4、鸟类监测
⑴结合每年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观察鸟类种群和数量的变化情况;
⑵监测和观察鸟类栖息地、繁殖地的保护,鸟类迁徙变化情况。
5、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土壤监测指标主要指有机质含量、PH值、全盐量和盐分组成等。
二、监测方法和要求
1、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全部委托专业监测单位进行监测;
2、水文、水质部分监测指标委托专业监测单位进行监测;
3、其他监测内容由鸣翠湖保护管理站安排专业人员具体实施,重点是日常观察、测量、记录等。
三、监测时间及频率
1、每年 月委托专业监测单位对鸣翠湖土壤进行一次全面监测。
2、水文监测:每年3—11月份,每月定期对鸣翠湖水位监测一次,而补水量、排水量、降雨量、蒸发量等指标监测委托专业监测单位进行监测。
3、水质监测:每年每月定期对鸣翠湖水质进行一次全面监测,而石油类、叶绿素、大肠菌群等指标监测委托专业监测单位进行监测。
4、植被监测:每年定期对陆生植物(草本、木本等)、水生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挺水植物等)、外来物种进行监测,主要是植物的成活率、生长情况、覆盖面积等指标。
5、每年在4 月至6 月,在10 月至1 月开展鸟类监测,根据我站实际情况,鸟类监测是我们的主要工作内容,工作重心是记录不同鸟类的种群活动情况、数量及新发种群。通过对湖区鸟类活动的全面监测,将鸣翠湖北湖内大迷宫、荷花塘,南湖观鸟台作为重点巡视点;将鸣翠湖北湖观景台、南湖观鸟台设为重点监测点。监测路线分为四条,即主入口——惠农渠一线;主入口——荷花池一线;码头——大迷宫——小迷宫——湖心岛——水车苑一线;南湖环湖一线。在每日早9:00,晚5:30进行全面巡视、监测,于每上报日早10:00前将监测结果上报上级部门。
四、监测目标
通过以上五项监测内容的实施,力争3-5年的努力,在银川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初步建立一套完整的监测体系,为鸣翠湖国家湿地的保护、管理积累第一手的参考资料,为科学合理保护鸣翠湖湿地提供重要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