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长江江豚或列为“极度濒危”

媒体:中安在线  作者:内详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13/3/30 6:51:57

  据市场星报报道,去年12月2日至5日,记者跟随江豚科考队“寻觅”江豚身影……3月28日,武汉,《2012长江淡水豚考察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宣布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为1000头,呈现加速下降趋势,其中长江干流种群年均下降速率为13.73%,超过2006年以前的两倍。

  数量不及大熊猫拟将江豚列为“极度濒危”级别

  2012长江淡水豚考察由农业部领导,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武汉白鳍豚保护基金会共同组织发起并实施。

  《2012长江淡水豚考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去年11月~12月期间的干流考察期间,两艘考察船目视发现江豚380头次。经数据分析,初步估算长江干流江豚种群约为500头。

  科考人员在2012年10月23日至30日对两个通江湖泊——鄱阳湖和洞庭湖,及其支流先行进行了考察。初步估算鄱阳湖种群约450头,洞庭湖种群约为90头。而在2006年的考察中,科学家们在长江干流目视发现江豚851头次,干流种群数量为1225头,但那次考察没有覆盖洞庭湖和鄱阳湖区域。目前长江江豚种群数量远少于大熊猫,且种群呈现快速下降趋势。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最新的评估报告拟将长江江豚列为“极度濒危”级别。 
    安徽段目测62头均高于湖北段、江西段

  2012长江淡水豚考察总指挥、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丁教授指出,“江豚灭绝的速度正在加快。”

  在本次考察中,考察队员没有观察到白鳍豚,声学记录仪亦未监测到白鳍豚声信号。

  在安徽铜陵-芜湖河段科考,共目测江豚14头,加上安庆—铜陵段的48头,科考队共在安徽段目测62头,均高于湖北段、江西段。

  考察队副总指挥王克雄认为,安徽段的长江水质和生态环境基础不错,江豚很喜欢的活动地——沙洲发育得好且破坏少,长江支流岔道多适合江豚活动捕食。铜陵已完成了江豚迁地保护的工作,安庆的迁地工作也已初步开展,这些举措将有利于江豚在此正常生活,顺利实现种群繁衍。
生存空间被挤压江豚冒着危险在码头港口捕食

2012年的考察发现江豚分布的区域与2006年大致相同,但呈现分布相对集中、日益斑块化的趋势。报告指出,在流动的水体里孤岛化生存,对江豚种群的繁衍而言十分危险。王丁指出,“航运阻隔造成江豚迁移困难,水利设施建设导致长江中下游水文状况发生变化,江湖阻隔,适合江豚栖息的洲滩区域减少,是造成江豚分布斑块化的几大可能原因。”

  科考队员还发现长江干流里分布的江豚在码头港口区域集中。

  “江豚冒着危险在码头港口区域进行捕食,这可能和码头区饵料资源相对丰富有关系。”王丁表示,“但码头港口区域航运非常密集,对江豚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威胁。”

  安庆段分布密度高报告建议推动安庆保护区升级

  王丁指出,“为了避免江豚重蹈白鳍豚在野外灭绝的覆辙,必须立即综合采取各种保护措施,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双管齐下,减缓江豚灭绝的步伐。”报告指出,饵料资源不足是影响长江江豚生存的主要因素,应首先尝试推行在各豚类保护区内实行全年全面禁渔。

  就地保护一直是长江江豚保护最重要的保护手段,报告指出,要加强现有保护区的管理设施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长江豚类保护网络,建立长江豚类保护网络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安庆长江豚类保护区内江豚分布密度较高,是江豚最主要的栖息地之一。报告建议推动安庆保护区升级,强化区内江豚保护工作。(杜维薇、俞宝强)

 

 

阅读 718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