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甘南尕海乡秀哇村草场若干问题的调研

媒体:湿地保护  作者:豆芽
专业号:兰大达协09湿地
2009/11/15 9:31:32
关于甘南尕海乡秀哇村草场若干问题的调研
 
资源环境学院:李玉慧
生命科学学院:石琳 郝红艳 张后蕊 张立 苏炜
化学化工学院:许海梅
 
摘要:我们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人文调研主要是围绕尕海乡秀哇村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对牛羊的影响,草场退化及鼠虫害的防治等方面展开的。我们采取走访的形式来获取信息,而通过调研得出的结论是当地的牧民认为所有这些问题,仅靠他们自己的努力是更本不可能解决的,所以他们寄希望于政府,盼望政府可以帮他们处理好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
关键字:塑料 牛羊 鼠兔 草原毛虫草场退化
1.  引言:
1.1尕海乡秀哇村简介及当地草场概述:
尕海乡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南部,平均海拔4400米,年均降雨量500毫米,年平均气温3℃,全年无霜期165天。从碌曲县城出发,沿着国道213线向南行进50余公里,就可以看到一池明镜般的湖泊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这就是神奇秀美的尕海湖,藏语称为“姜托措干”,1998年被评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尕海一则岔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47431公顷,由甘肃省政府1982年批准建立的尕海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扩建而成,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
秀哇村位于尕海湖畔,全村草场总面积65.3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56万亩,人均占草场面积354亩,境内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丰富的生物、矿产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潜力。全村于1998年顺利完成了草场承包到户工作,所有草场一次性承包到户,全村设四个村民小组,现有345户1615人。(本段来自《尕海乡秀哇村委会简介》)
1.2调研方法:
对秀哇村的村民随机抽样进行调查,由向导带领,对一部分牧民进行入户访谈,对另外一部分以小型座谈会的形式访谈。
2.  调研结果及相关结论:
2.1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此次走访,我们的访谈对象基本都是秀哇村二四组(尕海湖附近)的牧民(除了西河道大叔,他住在天鹅湖的附近,离尕海湖还有一定的距离,但也属于尕海保护站的管辖范畴。)。那里是冬季牧场,壮劳力都去了夏季牧场,村子中留下的仅是老人和孩子。偶尔遇到的中年人也只是恰好返回冬季牧场来看看家里的人。由于种种原因(第四部分详述)我们的访谈对象仅有十六人,全为男性藏族,而且他们的年龄六十岁以上的占81.25%。其中最高学历是小学,占访谈总人数的18.75%。以我们的判断,他们当中完全听不懂汉语的人基本没有,只是听懂的程度不同。但能够讲汉语的人也不多,较流利的只有两三个,多数人对于汉语的表示跟发音在同我们交流时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我们实际的访谈中主要是靠向导来翻译—用藏语或者当地能听懂的方言告诉牧民我们的问题,然后又将他们的回答转成我们能听懂的普通话。所以说此次访谈,向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主要调查部分及相应结论
2.2.1亟待解决的生活垃圾问题
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尕海湖附近的牧民居住区没有统一处理垃圾的场所。
在我们的访谈对象中有两三户的牧民将诸如塑料、破旧衣物等随地乱扔,大多数的人家都有一个自家的垃圾处理场所,一般采用焚烧和填埋等方式,只有少量部分的垃圾,人们会选择随意丢弃在路旁或草场边上。艾绕大叔说:“秀哇村的生活垃圾没有一个很好的处理方式,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有的人比较自觉,就将垃圾集中起来处理,但有些人并没有将塑料等集中到一起的习惯,都是随便乱仍……” 我们在村子中走的时候就看到了有些人家房子附近很大的垃圾堆,路边扔着的废弃衣物及道路上随处可见各种食品包装袋……
“在我们这里每年几乎每户人家都会发现有些牛羊因为吃了塑料或腈纶、化纤制品的衣物而不长膘的现象。”牧民们说道。我们随机对访谈对象中的五家,就每家每年因牛羊误食塑料等制品而死亡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表一 尕海乡秀哇村每家每年因牛羊误食塑料等制品而死亡情况调查表
死亡牛羊数目∕年(只∕头)
5-25
1-3,有时一年也没有一只
2-3,占总数30%
1-2头牛
2-3头牛
有位大叔告诉我们,其实随处乱扔的塑料有时候也会被狗误食,而上面的表格也说明前面提到的牛羊误食塑料等现象在这里是很普遍的。[1]牛羊误食塑料后消化机能紊乱,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腹痛不安,哞叫呻吟,背腰弓起,不断回头顾腹或用后蹄踢腹,时有伸头展颈,食欲减退,反刍迟缓,咀嚼无力等。[2]而剖开吃塑料致死的牛羊时,可在其胃中发现大小不等的塑料薄膜团块……其实当牧民发现个别牛羊出现不长膘,生长缓慢等症状时一般便可推测是吃了塑料等导致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一般会选择请兽医来治,实在没有办法时才会将它们宰杀或者出售。只有很少的牛羊在人们没有发现时死于塑料在体内的沉积过多……
据牧民自己表示,他们也不愿意将垃圾随处乱扔,他们已经从牛羊、狗的身上体会到这样做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了,但主要是村中缺乏统一处理垃圾的场所,而牧民自己也没有好一点的办法,就只能这样将就了。此外,游客所扔的垃圾也对当地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尕玛公路几乎成为了路人的垃圾箱。据尕海保护站张副站长称他就好几次亲眼目睹大巴专门停下来让乘客将垃圾扔在路旁。在我们走访村委会时跟有关领导说起垃圾处理的问题,他们说村上已经向上级申请建一个垃圾处理厂,可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定夺下来……
结论:尕海乡秀哇村生活垃圾处理目前存在的现实情况是:牧民已经认识到垃圾问题,但他们自己没有能力很好地处理,他们寄希望于政府,希望有关部门能帮他们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2.2.2禁挖药材,阻断牧民部分生活来源
据牧民讲述,以前挖药材也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经费来源的方式。
药材在草原上分布很多。我们跟随田站去山上认植物时就看到了很多诸如柴胡,秦艽,白芷等药材。一位大叔告诉我们在以前如果好好挖一天虫草的话,大概可以挖五十根,而且虫草的价格很好,经济效益自然也很好了。
我们的调研对象中88.9%都挖过药材,但只有一位老人跟我们说他挖完药材后会将青稞,大米等补到洞中。其他人则基本不将挖出的土和草皮重新补好,大多数的人是嫌麻烦,最好的也只是将部分洞掩埋起来。而对于将青稞,大米等补到洞中的做法我们还是第一次听说,就问他这样做是不是希望青稞或者大米长出来,他说:“我们并不知道是否会有青稞或大米的苗长出来,而且我们也不介意,这只是一个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宗教习俗。”一位大叔告诉我们他自己以前没有在草原上挖过药材,一是没有习惯,二是怕破坏草皮。他说人们挖完药材后并不将洞填起来,而这样的话就会对草场造成很大的破坏作用,尤其目前国家禁止挖药材,因此现在人们一般不挖药材。但对于不伤害草皮的情况他们则还是会考虑的,毕竟挖药材效益真的很可观。他给我们列举了一种药草,当地叫“尕古拉”,他说人们挖这种药材的时候只需拿小铲在平地铲一下,并不需要挖根,这样就不会对草场造成影响,并不像秦艽等看重根并且根很长的药材,挖时需要坑很深,会破坏一大片的草场。
众所周知,在采挖虫草的过程中,人类对植被会造成很大的破坏,表皮裸露着泥土的草原,在下雨时表层肥沃的部分很容易被冲刷走,致使局部沙化,也易于造成鼠害泛滥。所以国家禁止上山挖药材的决策对于保护草场有着很大的帮助。
结论:当地牧民理解国家作出禁止挖药材的决策的目的,但对于他们来说挖药材的收益比放牧好多了。而目前国家的这项决策,致使牧民的一项收入来源被切断了。
2.2.3草场质量变化
2.2.3.1草场本身
60%的牧民认为草场较以往好了一点。他们认为围栏及冬夏季分牧是草场变好的主要原因。他们说围栏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矛盾,而且也能保护草场,但也认为这样做有一定的缺陷,可是他们说不上有什么不好之处。
我们在走访秀哇村乡尕书记时,书记向我们陈述了他的观点。他认为草场变得好了一些,尤其是近几年恢复生态建设以来,政府采取的诸如控制载畜量等措施都有利于草场的恢复。但是他也表示现如今的草场跟八十到九十年代初的草场是没有办法相比较的,那时候的牧场真的很好。
此外,也有一部分牧民认为今年,尤其是三、四、五月份的雨水充足,使得草长得快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但也有很多牧民说牧场现在“年年退化,一年比一年草长得不好”,他们说:“围栏应该与保护草场不发生矛盾,但并不清楚对草场退化有影响没有”。
对于草场退化的原因,在我们访谈时多数牧民表示并不清楚,但有一位告诉我们他认为是过度放牧引起的。艾绕大叔觉得草场退化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气候影响;二、载畜量;三、鼠害程度。尕海保护站的田站长说过度放牧肯定是导致草场退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其他诸如气候,降雨量等等的应该也有一定的影响。而我们在走访碌曲县草原站时,杨站长对我们说他认为气候变干,降雨量减少会引起草场的退化。
2.2.3.2鼠灾日益严重
尕海湖附近的草场上有很多鼠兔的洞,洞周围的土壤很松软,走在草原上不小心踩在洞上,一只脚就陷进去了。
鼠兔是草原第一杀手,[3]栖居在甘南草原上的高原鼠兔日食鲜草77I3g,一只成年鼠兔在牧草生长季节的4个月里,可吃掉牧草9.5kg具有很强的挖掘能力,以牧草为食,对草原的危害很大。一位大叔跟我们说鼠兔喜欢干燥的地方,在潮湿的地方一般见不到。鼠兔在草原上挖洞,而且还将挖出的土堆积在洞口外,致使草无法生长。而裸露着表皮的草原在下雨时表层肥沃的部分很容易被冲刷走,致使局部沙化,也更有利于鼠害的存活。另外,据艾绕大叔说鼠兔需要开阔的视野,所以它还将自己洞穴周围稍高一点的草都咬断了。我们在一户牧民的草场上去拍摄鼠兔洞的情况时,他们就指着那些鼠兔洞附近一把把干枯但折着的草对我们说:这些都是被鼠兔咬断的。我们发现在那些草中有清香及牧场上最好的披碱草等。这些草都是有一定高度的,可能正如艾绕大叔所说,它们挡住了鼠兔的视线,所以就被咬断了。此外,在草原上经常可以见到白腰雪雀进出鼠兔的洞穴,据分析,鼠兔可借助鸟类的惊鸣来报警,小鸟可利用洞穴躲避太阳的强烈辐射或暴风与冰雹。中国古籍对这种生物现象称作“鸟鼠同穴”。
调查中66.7%的居民认为鼠兔等泛滥的原因是:这几年政府对于鼠害的治理放松了,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处理,而且用于灭鼠的药量也减少了。

草原上的鼠兔把草原折磨的沟壑纵深
 
我们知道鼠兔、鼢鼠等对于草场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但宗教要求藏族人保护生灵.藏族的宗教将一切的野生动物包括湖里游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全都看做神灵,是神圣的动物。它们是不能被宰杀的。因此一开始,藏民宁可自己的牛羊挨饿,也不捕杀鼠。但鼠成灾后,严重危害到了牧民的利益。后来,在政府的宣传教育之下,牧民开始采取措施灭鼠,并配合政府控制灾害。

这边的牧民并没有其他好的治鼠方法,而且藏族民众中很多人并不知道鼠兔的天敌是什么,虽然也有个别人告诉我们,藏狐狸会吃鼠兔,一些猛禽也以鼠兔为食。但当地主要靠药物来抑制。他们说政府虽然发给每户一定的用于灭鼠的药物,但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一位大叔无奈地告诉我们:“这家治鼠,那家不治,草原本来就是相通的,这样做怎么可能达到灭鼠的目的呢?”每年碌曲县草原站提供给每户用青稞拌好的药,然后大家在冬天下雪后就去填在那些有鼠的印迹的有效洞中。据访谈对象讲在这种情况下鼠兔等吃了药以后便会钻进自己的洞中死去,由此也降低了猛禽吃了中毒鼠兔等二次中毒事件发生的频率。同时人们还将撒了药的这一片草场围起来不让牛羊进入,过两三个月后等药失效了再放牛羊进去吃草。一位大爷对我们讲“在草场围栏之前,国家统一治理鼠害。冬季下雪后人们便站成一行,手中拿着药看到有效的鼠洞便将药塞进去。这样一趟过去后,几乎没有一个有效洞坑能幸免,灭鼠工作成效也很显著……包产到户后政府也发药,但效果没有以前那么好。而近几年,人们对鼠灾的治理放松了,政府也没有采取具体的举措……”。
田站长认为,鼠兔等的数量跟草场的好坏是成正比的,鼠兔泛滥说明是草场发生了退化,而人们仅仅将重点放在如何灭鼠上的做法是一种治表不治根的行为。他认为,应该首先努力恢复草场,而不是将草场退化责任推到鼠的身上,且大量捕杀鼠。他说,当牧草长势好时,鼠兔的天敌自然也就多了,各种猛禽,狐狸都会来吃鼠兔,鼠兔的数量自然就会得到控制了。
此外,在甘南的草原上我们还发现一种常年生活于地下的鼠种—鼢鼠。[4]鼢鼠主要以地下草根为食物,它会把草整根地拖到地下作为它的食物,这样对草原生产力的破坏是非常突出的。把鼢鼠洞口土丘的土扒开,可以看到下面已经没有什么植被了,或者非常稀少。存在的零星的几棵草常年被土丘覆盖,见不到阳光,也已经面临枯死的境地……
碌曲县草原站的杨站长讲述,1996-2000年间,县草原站下大力气灭鼠,冬春季节主要以鼠兔为主。以前灭鼢鼠主要采用人工捕捉的方法,那样效果较好,可是成本太大。2000年以后重点发生了转移,而2006年着重治理了一回。可是草场围栏后就不能再像以前一样组织人站成一行,往洞中撒药来集中灭鼠了。目前,仍在治理鼠害,但实际的情形是“局部改善,整体恶化”……
“超载过牧,气候干旱是导致鼠灾的主要原因”他也说“鼠灾与草场退化有直接的原因”
结论:在我们走访牧民家时听到的多为这样一种观点:很多的受访者认为鼠兔等危害严重主要是县村对于鼠灾没有综合治理而引发的,而且政府给的灭鼠的药也不足以消灭鼠。此外,虽然鼠兔有天敌的威胁,但人们在灭鼠时一般都是靠药物,而且也不会去人工捕杀。而根据杨站长的表述,可发现目前当地灭鼠事宜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
2.2.3.3天鹅湖虫害严重
在我们去尕海保护站管辖的另一块湿地时,发现草丛中有很多毛虫,据我们目测,那天看到的毛虫超过每平米一百条。其实一脚下去踩死十几个,一点也不夸张。该种毛虫头部为红色,尾部有两个红点,其余都是黑的。大约有两到三厘米长。据当地牧民说毛虫是间歇性出现的,有时候连续几年较多,有时候又没有。与牧民向我们描述的毛虫吃草的情况相同,我们也看到这种毛虫在吃草的时候,先爬到草叶的上面,然后倒过来吃,一直吃到距根部三四厘米,甚至更短,而且如果它们连续吃,吃完一片草叶的时间并不长。毛虫喜湿,充沛的降雨有利于其发生,而我们那天也发现在靠近溪流的地方,虫子比远离溪流的地方要多一些。
目前在尕海保护站附近的草场上并没有发现这样的毛虫,但有人反映夏季牧场上已经出现了零零星星的虫子。而且我们的队员在尕海湖对岸也发现了这种毛虫的身影……有牧民说79年到81年间尕海湖周围的草场上有很多这种类似的毛虫,后来飞机撒药渐渐地就没有了,当时天鹅湖那一片也撒药了,但不知为何现在那里又出现那么多。
很多人都说没有见到过哪种生物取食该种虫子,一般的鸟儿都不吃。目前治理该种毛虫都是用药物。保护站的田站长说一直以来他都在观察有没有宏观可见的诸如鸟类等的生物取食该种虫子的现象,可惜一直都没有发现过。他说也许存在某种寄生生物,是这种草原毛虫的天敌。
碌曲县草原站的杨站长认为今年虫害严重的主要原因是气温。他说今年的1-3月份的平均气温较以往高2摄氏度,而温暖的气候有益于该种毛虫的生长。在每年的4、5月份如果气温升高,降雨量适度减少的话,将会对毛虫的成活有很大的帮助。杨站长也表示目前没有发现过这种毛虫的天敌而站上也主要是靠化学药物来治理的。他说从1999年开始做虫的检测,发现有时候虫的密度可达到200条∕平方米,以前对于虫害的治理,都是单位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去灭虫。今年站上按每亩草场25-40ml的比例分配给每户牧民一定的药物,并提供一定的设备和技术指导,让牧民自己来灭虫。他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牧民树立起自己保护草场的意识,而采取这样的措施其实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草场。”
在我们的访谈问题中有一道题目是“假如草场退化,您是否愿意通过减少放牧来保护草场呢?”几乎所有的访谈对象都表示:就像现在政府颁布了相应的控制载畜量的政策,而大多数的人都同意,他们自己也会相应号召的,但内心并不情愿。因为在一个纯牧区,牧民主要是靠自家的牛羊来保障生活,现在减少牛羊的数目,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恐慌,他们担心自己的生活没有保障。他们说以前还可以挖一些药材来贴补家用,现在药材禁挖,牛羊的数目又在减少,眼睁睁看着生活来源被压缩了,生活逐渐失去了保障,怎么可能很情愿呢?与他们的交谈中我们能感觉到他们懂得牛羊超载,牧场的质量就会下降的道理,但问题是当一个决策关系到一家人的生活时,就不能很简单地说同意减少牛羊来保护草场。诚然,我们不处于他们的位置上,我们甚至还没有步入社会,还没有挑起养活一家人的重担。我们不能也不可能从他们的角度上来思考减少畜群保护草场这件事。我们只是单纯地从我们认为的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并没有将其与牧民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同样,如果政府只是做出了这样的一个决策,而不去帮助牧民改良畜群,优化放牧方式来维持或提高牧民的生活水平,又怎能指望这项政策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实施呢?
有被访者认为,这几年鼠兔,毛虫的问题,“年年向上面反映,但无人来管,而这些东西也越来越多了”
在我们走访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时也向李俊臻老师了解了一些情况。他告诉我们管理局这几年在草场保护与恢复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努力。诸如:以鸟治鼠,适量撒种及施肥来提高草场的密度,除莠(人工破坏草不生长的地方,该种优质牧草)等,而且这些措施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  综述
我们此次社会实践人文调研主要围绕尕海乡秀哇村生活垃圾对牛羊的影响,草场退化,鼠虫害的防治等方面展开。而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的事实是:牧民自己的力量很有限,他们自己也很着急塑料,鼠虫害及草场退化等一系列的问题,可是却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只有寄希望于政府,盼望政府可以帮他们处理好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
4.  建议
4.1希望有关部门能重视在秀哇村建立垃圾处理厂的问题,尽快解决当地居民的生活垃圾问题。此外,对于大巴让乘客在路旁扔垃圾的行为,也应该引起交通等相关部门的重视。
4.2在推行禁止挖药草,控制载畜量的同时(1)帮助牧民改良畜群,优化放牧方式,并在育牛育羊方面提供技术指导,并对牧民进行技术培训;(2)[5]利用甘南牧区牛羊品质好,无污染的特点,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改造提高畜产品加工业,使企业的发展带动牧民经济的增长;(3)[6]完善畜牧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鼓励和引导牧户建立专业协会等组织,使其成为畜产品加工企业同牧户之间的纽带,保障企业的原料供应和牧民的利益。
4.3记得在《人与生物圈》那本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牧民并没有承担实验风险或尝试遭受影响的能力,被迫使用的化学毒剂也在威胁家畜的生命安全,甚至也会使那些猛禽遭到二次中毒的危险”,而且大量的药杀,致使鼠虫的天敌数量下降,最终可能会导致生态失衡。化学和物理方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终究不是良策。所以希望畜牧局等部门能努力恢复草场,引进高新科技,用生物防治等更好更安全的方法来解决鼠虫害问题。
4.4此外,我们从一些资料上看到关于“异食癖”的问题,也希望有关的部门能研究一下,这种牛羊缺乏某种营养的现象在甘南尕海是不是也存在,以便能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一些决策的实施。
4.5还有一个就是塑料袋使用的问题。据我们了解,碌曲县政府方面已经下达了关于禁止使用塑料袋的命令,但我们发现这个条例似乎还没有被群众所接受,人们使用塑料袋的情形仍然很常见。在访谈时我们设计了一个关于牧民个人对使用塑料袋的态度问题,有54.55%的访谈对象表示塑料袋使用时真的很方便,但有一个不好之处在于用过后随意丢弃,很容易进入牛羊的胃中,对牧民不利。所以,我们专门指出这个问题希望有关部门予以重视,对于塑料袋的使用想一个更好一点的解决方案,如提倡大家使用环保袋等。
5.   结语: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我们学习到了很多的东西,也对于社会问题了解了更多。我们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给当地的居民一些实质性的帮助。
6.  后记—影响调研结果的可能因素及结果的可利用性分析
我们此次去的尕海乡是一个纯藏区,除了尕海保护站的一些工作人员及一些去当地经商的人以外。由于语言的问题,几乎我们的每次访谈都得有向导的翻译才行。这就对向导的文化素养,知识水平和汉语水准有很大的要求。而向导不可能将访谈对象的表述完完整整地翻译过来,所以在访谈的过程中偏差肯定不能避免的。此外,我们的访谈对象都是男性藏族,且他们的年龄多半在60岁以上。这就使得我们的数据采集有了一定的片面性。第三,这些访谈对象基本都住在冬村,对于草场的一些政策并不是很了解,所以他们的有些观点可能也存在一定的偏差。第四,访谈问题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足,及调查员的经验不足等致使有时候占用访谈者的时间过多。
但总的来说,此次调研也有一定的价值,它真实地反映了冬村中一些老人对于鼠虫害的观点。我们认为恰当地处理这些观点,对于政府的有些决策肯定会有一定的作用。
 
 
特别鸣谢:
1)   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尕海保护站
2)   尕海乡乡政府黄乡长及团干旦正加
3)   尕海乡秀哇村委会主任及乡尕书记
4)   碌曲县草原站杨彦东站长
5)   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李俊臻老师
6)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唐远雄老师及生命科学学院安文娟老师
7)   尕海乡热情友好的牧民
 
参考文献:
[1]      牛羊误食塑料薄膜的简易疗法  陈旭东  (甘肃省武山县农牧局,741300) 中图分类号:S858. 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 - 8655 (2007) 01 - 0025 - 02
[2]      《羊异食癖》     来源:中国牛羊网http://www.niuyangjidi.com/1007/
[3]      灭鼠防虫保护草原 关 娟 (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畜牧兽医站,青河836400) 中图分类号:$443 $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003-4889(2009)02-0061—02
[4]      草原鼢鼠及其防治技术    来源: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http://www.ngx.net.cn/yuanjiaomeiti/dianshi/jiemujieshao/t20071029_16468.htm
[5]      甘南州工业优势产业的调查报告  杨丽琴 拉措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青藏高原草原牧区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研究》(项目编号:06BJY06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6]      甘南州畜牧业产业化调查报告   郭婷  邓艾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青藏高原草原牧区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研究》(项目编号:06BJY061)、《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模式研究》(项目编号:05BMZ038)
阅读 768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