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保护区2011年芦苇带鸟类调查简报

媒体:湿地保护  作者:崇明东滩
专业号:崇明东滩
2012/3/20 11:07:22

芦苇群落是滩涂上最主要的植被类型和湿地景观之一,同时芦苇也是湿地生态环境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对维持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否保护和管理好芦苇群落,对于芦苇带中的鸟类,特别是雀形目鸟类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保护区组织对芦苇带鸟类进行了调查监测工作,为芦苇群落的健康评价工作积累资料。调查监测工作以鸟类样方调查、环志和植被调查三种形式进行。

 

样方调查

这是保护区首次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对芦苇带鸟类开展监测。

调查将保护区内的植被带区域分为以下五个调查区域:北八芦苇区、团结沙芦苇区、捕鱼港芦苇区、捕鱼港—北八混生区、捕鱼港—北八米草区。在每个调查区域分别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大小为100*50米,样方之间的距离大于200米。每个样方内两个观察者,持续观察10分钟。同时,采用绝对数量调查法,即开车沿大堤计数,来调查大杜鹃的数量。采用叫声回放,结合标图法来调查小鸦鹃的数量。

2011年夏季,共调查到鸟类61528657只。数量最多的9种鸟类的密度如图1所示。

 

1 重点鸟种的总体密度(只/公顷)

本次调查发现,东方大苇莺和震旦鸦雀是东滩植被带中数量最多的两种繁殖鸟类。东滩的植被带也是家燕和麻雀的重要觅食地。植被带中,其他数量较多的鸟类还有:棕扇尾莺、棕头鸦雀和黄斑苇等。同时,还记录到大杜鹃49只,小鸦鹃23只。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的植被类型,鸟类的种类和密度有明显的差异(见图2)。纯芦苇植被中,鸟类的种类最多,密度也是最大的。混生植被居中,而纯米草植被中的鸟类种类和密度都是最小的。这说明芦苇植被对于夏季鸟类的栖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对而言,互花米草植被带不适合大多数鸟类的栖息。同样是纯芦苇植被,北八区域的鸟类密度最大,捕鱼港次之,团结沙区域密度最小;种类上看,北八区域则是最少的。

 

2. 不同植被类型的鸟类种类和密度(只/公顷)

 

同样,鸟类在不同植被类型中的密度及组成也有较大的不同(见图3)。纯芦苇植被中,密度最大的三种鸟为:东方大苇莺、家燕和震旦鸦雀;混生植被中密度最大的三种鸟类为:震旦鸦雀、东方大苇莺和棕扇尾莺;纯米草植被中,密度最大的三种鸟类为:棕扇尾莺、麻雀和棕头鸦雀。纯芦苇区域是震旦鸦雀和东方大苇莺分布最多的区域。米草及混生植被区域则是小鸦鹃最喜欢的集中栖息地。斑背大苇莺和棕头鸦雀两种鸟,明显偏好互花米草植被。而且,互花米草中的麻雀、棕扇尾莺的密度也比芦苇中的要大。斑背大苇莺在互花米草中筑巢,而据笔者的观察,棕扇尾莺也在互花米草中筑巢繁殖。而这些鸟选择互花米草群落进行繁殖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的监测和研究。

震旦鸦雀和东方大苇莺的密度最大的区域都是在北八,其次是捕鱼港,团结沙密度最小。震旦鸦雀在不同芦苇区域之间的密度差异比较明显,目前亟需开展相关的研究,找出影响震旦鸦雀分布的因素,为保护这一濒危鸟类提供更多的依据。

 

 

3.不同植被类型重点鸟种的密度(只/公顷)

 

鸟类环志

2011年,在前两年的工作基础上,我们继续开展了芦苇带鸟类的环志调查工作。根据芦苇带鸟类分布特点,选择崇明东滩中、高潮滩的芦苇群落作为环志区域。今年共设置了团结沙和北八两个环志点。采用雾网捕捉的方法进行鸟类取样。每次捕鸟,设46个取样点,取样点之间距离50米以上,每个取样点布设1张雾网。在无大风、无降水的天气下进行取样。天亮之前将网张开,捕捉4 小时后收网。记录捕捉到每只鸟的各项体征测量参数以及孵卵斑、换羽、脂肪积累、性别和判断依据等方面的数据。

2011年,共开展环志16天,环志鸟类16308只。环志珍稀濒危鸟类——震旦鸦雀158只,其中当年幼鸟24只;繁殖鸟东方大苇莺108只,当年幼鸟13只;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小鸦鹃2只。回收本年度环志的震旦鸦雀23只;2010年环志的震旦鸦雀37只;2009年环志的震旦鸦雀2只;2011年环志的棕头鸦雀1只;东方大苇莺16只,其中8只为2010年环志,8只为本年度环志。除此之外,今年还有一例异地回收记录。201151日,台湾大肚溪口湿地回收到了环号为D10-9495的东方大苇莺(Great Reed warbler)(见图4经查证,该鸟是201056日在崇明东滩环志放飞的。这是保护区自2009年开始芦苇带鸟类环志工作以来,首例异地回收。

4 台湾大肚溪口湿地回收东滩环志的东方大苇莺

环志结果表明,震旦鸦雀和东方大苇莺是芦苇带植被中最多的两种鸟,同时,它们都具有较高的重捕率,说明了东滩芦苇植被是这两种鸟重要而稳定的栖息地。特别是东方大苇莺在台湾被异地回收,为了解该物种的迁徙路线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一笔数据。

 

植被监测

    2011年,结合芦苇带鸟类调查,保护区首次开展了芦苇植被的监测工作。植被调查结合芦苇带鸟类的调查样方,在团结沙、捕鱼港和北八三个纯芦苇区域,共选取芦苇样方20个,对各个区域内的芦苇植被特征进行了调查监测。调查参数主要选取了芦苇的高度、直径、密度、是否收割等。

    本次调查发现,三个纯芦苇区域,芦苇的密度、高度、直径以及新芦苇的比例等方面均存在明显不同。估计这些与各个区域的不同底质情况及芦苇收割管理情况有较大关系。另外,植被调查的同时还发现震旦鸦雀的潜在食物来源6种,其中,介壳虫(图5)的在这6种食物来源中数量占到98%以上,应为震旦鸦雀越冬季节最主要的食物来源。

5 芦苇叶鞘内的介壳虫

阅读 797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