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湿地--地球之肾

媒体:安徽日报专版  作者:安徽日报专版
专业号:安徽省自然保护管理站
2015/7/17 15:39:53

安徽日报专版

湿地是指常年或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和浅水海岸滩涂。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库、池塘等。

湿地生态系统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森林、海洋)之一。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控制土壤侵蚀、补充地下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维持碳循环和保护海岸等极为重要的生态功能,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有着其它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同时还是濒危鸟类、迁徙候鸟以及其它水生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地,因而被称为“地球之肾”、“生命摇篮”、“鸟类乐园”,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湿地是全球生态价值很高的生态系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权威研究数据表明,全球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服务功能约为33.3万亿美元。其中,仅占地球陆地面积8.6%的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相当于4.9万亿美元,约占全部生态系统的14.7%。 2010年~2014年,国家林业局组织在我国大陆范围内45处国际重要湿地开展了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功能和价值指标评价,这也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在一个国家对所有国际重要湿地进行生态系统评价。评价得出单位湿地价值为每年每公顷11.42万元人民币。 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湿地是目前受到威胁最大的生态系统。由于湿地被开垦与改造、污染、生物资源过度利用、泥沙淤积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导致湿地不断退化和消失,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加剧,水旱灾害频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保护湿地刻不容缓。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我国要实现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扩大绿地、水域、湿地等生态空间,研究制定湿地保护等法律法规,划定湿地等生态红线。保护湿地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关注湿地、保护湿地,努力建设美好安徽和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我省近年来湿地保护工作主要进展

健全湿地保护体制机制。建立了由省林业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14个部门组成的全省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管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2011年省编办批准成立安徽省湿地保护中心。颁布了《安徽省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 《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列入省人大常委会2015年立法计划,近期审议条例草案。
       完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我省已有5处国家重要湿地,建立了23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和30处湿地公园试点单位,总面积达46.4万公顷,使全省三分之二的自然湿地和大部分湿地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2014年我省首次划定湿地生态红线,确定全省湿地面积不少于104.18万公顷。今年向国家林业局申报拟建10处国家湿地公园。

扎实开展湿地调查规划工作。2011年~2014年开展了全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共调查全省13156个湿地斑块,基本摸清了全省湿地资源家底。开展了湿地价值评估、湿地承载力、湿地生物多样性监测、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等课题研究,完成了2015年~2030年《安徽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编制工作。
       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在八里河等8处省级自然保护区实施了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在沿江湿地等自然保护区实施湿地保护工程,在升金湖自然保护区探索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使用欧盟无偿赠款115万美元和全球环境基金(GEF)无偿赠款265万美元,分别在安庆沿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实施了湿地保护项目。
       广泛开展湿地科普宣传。相继出版了 《安徽湿地》、《安徽省自然保护区》、《扬子鳄的故事》等书籍,制作了安徽重点湿地宣传片。持续开展“世界湿地日”、“爱鸟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活动,宣传湿地的功能、效益和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普及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营建全社会关注湿地、保护湿地良好氛围。

中国湿地撷英

丹顶鹤之乡——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松嫩平原西部,总面积21万公顷,是世界最大的芦苇湿地,也是我国第一个以丹顶鹤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全球鹤类共15种,仅扎龙保护区就分布有鹤类6种。保护区建立30多年来,野生丹顶鹤种群数量由初期的178只发展到现在400多只,占全世界丹顶鹤总数的20%以上,成为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野生丹顶鹤繁殖地。

针对长期缺水、湿地萎缩的情况,该保护区千方百计持续开展补水工作,近20年来累计补水17亿立方米,有效保障了这片湿地作为松嫩平原的“肾脏”和“调节器”的生态功能。通过多年卓有成效的保护工作,扎龙保护区已成为丹顶鹤、白枕鹤等珍稀野生动物的家园。

扎龙保护区坚持湿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广泛发动当地居民直接参与湿地管护,建立共管保护网络,形成了广大群众自觉保护湿地、保护野生动物的良好氛围。同时积极开展生态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和周边区域相关产业发展。

牡丹江上的明珠——吉林雁鸣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雁鸣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地处牡丹江上游,总面积5.4万公顷,属于“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牡丹江上游湿地和鹤类等濒危水禽及东北虎迁移的重要生态廊道。

该保护区湿地类型丰富多样,是我国东北地区很有代表性的湿地。其中天然湿地有永久性河流湿地、洪泛地、永久性淡水湖泊湿地、森林沼泽、灌丛沼泽与草本沼泽,天然湿地占该区湿地面积90%以上;人工湿地有水田和水库。保护区内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东方白鹳、丹顶鹤、中华秋沙鸭、金雕、东北虎、原麝等7种,有国家II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42种,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8种。

保护区建立以来,通过禁伐和实施退耕还林,有效地保护了该区域内宝贵的天然林资源;加大投入提升保护区能力建设,开展科研监测,推进社区协作共管与公众宣传教育,打造乡村气息的特色生态旅游。该保护区已成为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重要的湿地生态保育基地和公众生态教育基地。

亚太候鸟驿站——香港米埔-后海湾国际重要湿地

香港米埔-后海湾湿地位于香港西北后海湾畔,总面积1500公顷,属滨海湿地,处在北亚—南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通道的中转地带,是最具影响的国际重要湿地之一。

从上世纪70年代起,香港政府对米埔湿地予以保护,1984年起交由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管理。 1997年被列为中国的国际重要湿地。

米埔湿地拥有香港面积最大的红树林,在此越冬、栖息的水鸟和迁飞的候鸟达300余种,东方白鹳、黑脸琵鹭和小青脚鹬3种世界濒危鸟类在米埔湿地内栖息的数目超过全球总数的1%。每年冬季,从中国北方、蒙古、西伯利亚飞往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的候鸟在米埔停留的约为5.5万只,全年在此补给、栖息的鸟类数目逾10万只。

作为国际重要湿地,米埔采取别具特色的管理体制和灵活多样的筹款方式,开展生动有趣的环境教育,进行生态监测与生境管理等科学研究,积极探索环境管理。米埔保护区培训中心已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湿地公众教育基地。

国际湿地公约

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拉姆萨尔共同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或《Ramsar公约》。《湿地公约》开宗明义指出,湿地是具有重大经济、文化、科学和娱乐价值的一种资源,一旦丧失则不可弥补;希望制止目前和今后对湿地的蚕食,乃至丧失。 《湿地公约》已经成为国际上重要的自然保护公约,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截至2015年7月,公约缔约国已达168个,共有2208块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总面积2亿多公顷。我国现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46块,总面积405万公顷。

我国于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为做好履约工作,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16个部门组成的“中国履行《湿地公约》国家委员会”,其中国家林业局为主任委员单位,外交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海洋局为副主任委员单位。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受保护湿地面积大幅增加,基本形成以46处国际重要湿地、557处湿地自然保护区、900多处湿地公园为主体的全国湿地保护体系。

世界湿地日

为提高人们对湿地价值和效益的认识,1996年10月,国际湿地公约第19次常务委员会决定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从1997年开始,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在2月2日这一天,世界各国政府机构、组织和公民都举行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宣传保护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2月2日因之成了“地球的节日”。我国和我省每年都组织开展世界湿地日活动,围绕一年一度的主题开展系列宣传,号召人们通过节约水、减少能源消耗、爱护鸟类、不买不吃野生动物等具体行动参与湿地保护。 2015年2月2日,第19个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湿地:我们的未来”。国家林业局在当天活动启动仪式上宣布,我国将采取最严格的湿地保护措施,积极恢复扩大湿地,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力争到2020年,全国湿地保有量达到8亿亩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5%。

历年世界湿地日主题

◆1997年:湿地是生命之源◆1998年:湿地之水,水之湿地◆1999年:人与湿地,息息相关◆2000年:珍惜我们共同的国际重要湿地◆2001年:湿地世界——有待探索的世界◆2002年:湿地:水、生命和文化◆2003年:没有湿地-就没有水◆2004年:从高山到海洋,湿地在为人类服务◆2005年:湿地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2006年:湿地与减贫◆2007年:湿地与鱼类◆2008年:健康的湿地,健康的人类◆2009年: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2010年: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2011年:森林与水和湿地息息相关◆2012年:湿地与旅游◆2013年:湿地和水资源管理◆2014年:湿地与农业◆2015年:湿地,我们的未来

安徽湿地资源现状
我省国家级湿地类型

自然保护区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我省国家湿地公园黄山区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蚌埠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颍上迪沟国家湿地公园泗县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淮南焦岗湖国家湿地公园太和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太湖花亭湖国家湿地公园颍州西湖国家湿地公园石台秋浦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六安淠河国家湿地公园涡阳道源国家湿地公园池州平天湖国家湿地公园

安徽省湿地类型及面积统计

湿地属性

湿地类 面积(公顷)湿地类比例 湿地型 面积(公顷) 湿地型比例自然湿地河流湿地
309559.4 29.72%永久性河流 238434.1 22.89%洪泛平原 71125.3 6.83%湖泊湿地

361134.7 34.66% 永久性淡水湖 361134.7 34.66%沼泽湿地42854.6 4.11%草本沼泽 42845.5 4.11%灌丛沼泽 9.1 0.001%人工湿地人工湿地328253.0 31.51%

库塘 99807.0 9.58%运河/输水河 140561.6 13.49%水产养殖场 87884.4 8.44%

合计 1041801.7 100% 1041801.7 100%

注:以上为2014年安徽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统计数据。按《湿地公约》标准,起调面积为8公顷。

阅读 1004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