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不坠 人文张扬

媒体:湿地保护  作者:郑克强
专业号:dchn
2009/2/28 9:58:56
2000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在亚洲的东方有两个体量巨大的淡水湖:一个是处于北方高纬度的“北海”,汉代苏武牧羊的地方,那时叫“北海”,即为现在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另一个是处在南方长江中游的江西、湖南、湖北交界处的“云梦泽”,当时是连为一体的一个大湖。这两个湖的面积大体都在三万平方公里左右。
由于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北海”(贝加尔湖)至今还保存比较完好,而“云梦泽”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湖北的一部分成为了江汉平原(含洪湖),湖南的一部分成为了洞庭湖,江西的一部分成为了彭蠡湖,也就是我们现在的鄱阳湖。这三部分地区的方言各不相同,湖北话属北方官话,湖南话属湘方言,江西话则属赣方言。方言是区域特质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并进一步形成了区域文化丰富多彩的其他形式与内容。
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其周边地区自古就是赣人先祖生息繁衍之地,虽历经数千年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鄱阳湖水质主体仍维持在二到三级,个别取水点可达到直接饮用的一级标准。这除了赣、抚、信、饶、修5条河流,均汇入鄱阳湖,从而构成了“源头活水”外,也与江西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条件和高水平森林覆盖率有关,而良好的水土保持状况,又使得鄱阳湖这“一盆清水”具有很强的自我净化功能,使其保持了比较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世界一半以上的候鸟保护种群迁徙于此越冬,成为江西、全国,乃至世界一颗令人瞩目的璀璨明珠。
史书记载的江西地处“吴头楚尾”,其最为典型的区域就在鄱阳湖区域。自古以来,鄱阳湖即为中国南北通道的重要枢纽。那时从北京到岭南地区,一般是乘船经大运河、路长江、在江西湖口驶入鄱阳湖,再从鄱阳湖的吴城沿赣江南下,至赣州后翻越梅关到达岭南、两广。鄱阳湖——赣江水域地处中国南北交通要道上,也正因为如此,江西的经济在古代,特别是宋明时期,曾有过显赫一时的辉煌,号称“赋粟天下最”,与此同时,也为江西带来了人文鼎盛、人才辈出的文化繁荣景象。
江西在后来由于交通地位变迁、战争频仍以及厘金制度的盘剥等历史原因而落入经济盆地,江西文化发展也相应受到削弱。在新的时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宏伟构想,这既是经济发展问题,也是社会发展问题,而文化建设毫无疑问应该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新要求,这可以理解为基于区域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文化虽然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但它蕴涵着巨大的潜能,就像电脑的软件与硬件同等重要一样,发展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历史证明,社会的每一次跃进,文明的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因为文化对经济有着重要的促进力量,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变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任何细微的变化都会产生新的需求,又进一步推动经济新的增长。
在江西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为策应省委、省政府新的宏伟构想,我们应该怎样构建具有鄱阳湖区域特色的新的文化生态呢?我想从马上能够先做起来的几件事入手,谈谈鄱阳湖区特色文化建设的“五个一”工程。
1、编撰一部《鄱阳湖志》。志书一般为记述特定时空内多个方面情况的资料性文献,是文化积淀的重要载体,其编撰对象不仅仅针对已界定的行政区划,还可以是广义上的某个区域,或者是一个地理概念。江西现在所有的县、市、区,大多数行业都编有志书,甚至重要的名山也都编有志书,但唯独没有《鄱阳湖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憾。“盛世修志”,应当抓紧立项,将编修《鄱阳湖志》列为重要工程。拟请省领导领衔,组织专门队伍,围绕鄱阳湖的地理、气候、历史、沿革、人口、物产、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内容,出版一部较完整的、有权威性的《鄱阳湖志》,使这部志书成为人们对江西历史认知和文化感受的重要载体,并升腾出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力量源泉。
2、出版一套《鄱阳湖艺文丛书》。文化对思想解放起着引领作用,对经济发展起着先导作用,对社会和谐起着滋润作用,对人的进步起着催化作用。只有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文化创造热情和活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凝聚起来,不断提高全民文化素养,才能真正提升文化软实力。赣文化是中国众多地域文化中独特的区域文化,先后有周文英、陈文华、许怀林、傅修延等学者的文化专著问世,南昌大学目前也正在编撰多卷本的《赣文化通典》,但关于鄱阳湖区域的专题艺文类资料却不见汇编成书。设想中编辑的《鄱阳湖艺文丛书》,拟包括古往今来有关鄱阳湖区内容最精彩的诗文、书法、绘画、摄影、名胜等若干分册,以充分反映鄱阳湖区域的浩瀚湖水、草洲田园、乡舍村居,人情风俗等等,从深层感性上给人们以鄱阳湖最直观、最亲切的认识,提高对群众的文化认同感与文化自信心。
3、拍摄一部以鄱阳湖区为题材的影视作品。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也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动力所在。电影、电视(也包括地方戏曲)等作品是视听结合的艺术形式,其意义在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1980年拍摄的电影《庐山恋》,创造了同一地点放映次数世界之最、世界上在同一电影院连续放映时间最长的电影、在同一电影院连续放映同部电影次数最多等多项记录,不仅当年的影界新人张瑜凭这部《庐山恋》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观众心中的“梦中情人”,而且还完美地呈现了庐山的秀丽景色,推动了庐山旅游事业的发展。拍摄以鄱阳湖区为题材的电影、电视或地方戏曲作品,需要向《庐山恋》取经,要以鄱阳湖区最美丽的名胜为背景,将百姓风情、经典民歌、江枫渔火等地方元素创新组合,巧借春夏秋冬自然景观,配以感人的故事情节,如“造梦工厂”,似“一杯清茶,一杯咖啡,细品以后沁入骨髓,让人思考”,从而形成较大的文化影响力。
4、建立一个鄱阳湖区特色网站。文化的创新不仅在于内容的创新,还在于传播手段的创新。只有推动传播手段不断创新,才能使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广为流传,掌握影响人心的话语权。今天,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新科技,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已成为覆盖广泛、快捷高效、影响巨大、发展势头强劲的大众媒体,我国网民总人数已达到2.1亿人,仅次于美国而居世界第二位。在这2.1亿网民中,大多数是受过较高水平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高端群体。较早前的孙志刚、黑砖窑,最近的莎朗·斯通、“华南虎”等事件,以及锦涛总书记与网民对话、苏荣书记网上问计等重大网络新闻证明,通过网络的互动性造就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形式新颖的“舆论力量”,而且,这股力量还将越来越大。要保护好“中国最后一湖清水”,急需通过网络对中国这一庞大的群体有一个展示的平台,在文化生产方面开发潜能,在文化传播方面拓展渠道。鄱阳湖区特色网站的建设,要规划成为一个系统的数据库,涵盖的内容丰富多彩,立足江西,放眼全国,乃至全世界,让想了解鄱阳湖的人,都能从网站上知晓相关知识。网站的建设,特别要注重资料的及时更新,以及官方、专家与网民之间的良性互动,以保证其生命力与影响力。
5、形成一套群众文化基础设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由之路,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强大杠杆。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要以重大文化工程、文化项目为抓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保障好广大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文化鉴赏、参与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近几年来,省里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努力建立覆盖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过程中,湖区各地更应该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走在全省的前列:要努力实现自然村也“村村通”广播、电视甚至通网络,要开辟群众喜闻乐见的、引导生态文明建设的专栏、网站及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在文化政策研究,文化政策试点、文艺精品创作、文化知识传授、文化传播示范等方面,为全省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和借鉴。
为了实施好湖区文化建设的“五个一”工程,需要因地制宜地构建一个能长期保证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可考虑像当年南昌地区高校新区建设那样,一是成立相关工作推进小组。包括宣传、发展与改革、财政、农业、教育、文化、广电、出版等单位,湖区有关县市政府,以及高校和群众团体等单位组成,调集一支有经验、有干劲、会操作的专门队伍具体负责实施;二是建立“鄱阳湖区文化建设专项资金”。资金来源采取公共财政拨一点,文化部门筹一点,有关部门集中一点,民间资本捐募一点,群众志愿劳动投入一点等办法构成;三是制定优惠政策。重点支持文化创新和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采取“上管天,下管地,中间尽量免去”等税收优惠政策、便捷的报建手续以及奖优惩劣措施,破解制约文化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重塑和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占领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四是努力培养、使用、引进一批对鄱阳湖区文化建设充满热情的专业人才队伍,特别要关注和帮助文化创意产业的成长,发挥文化产业经纪人才的积极作用;五是建立督导评估制度。要在充分发挥各类公共文化设施作用的基础上,建成相关的评估考核体系,公开、透明,让人民群众参与过程及效果的监督。并且,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长效机制。
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当人均GDP处在1000-3000美元发展时期,文化工作也会同步处于一个相对应的、甚至略为超前的发展时期。我们应该牢牢抓住这样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把“经济社会发展中文化先行”的工作理念贯彻得更为出色,更有成效!
阅读 359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