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石化须避两大地质隐患

媒体:金羊网-羊城晚报  作者:赵燕华刘如春胡红拴
专业号:日月同辉
2008/5/9 12:58:15
  “放射性超标和软土地基是南沙两大地质隐患,忽视不得!”昨日,广东省地质学会理事长、省地质勘查局原局长何熙平谈及广州南沙石化项目,建议在出台环评报告时,对南沙特殊的地质隐患要涉及,尽量规避地质灾害因素。
  南沙石化项目号称“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由中石化集团与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合作,总投资约50亿美元,建设规模为炼油能力15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100万吨/年。
  根据有关法律,广州市必须出台广州石化产业规划环评报告和南沙地区规划环评报告,再经由广东省环保局初审,并给出初审意见后,最后递交国家环境保护部。
  何熙平表示,南沙区有两大地质隐患比较突出,必须高度重视,进行建设规划时应先做评估。
  其一是部分区域土壤放射性超标异常。据国土资源部“放射性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对南沙区主要花岗岩分布区开展的土壤中氡浓度调查报告指出,南沙区主要花岗岩分布区发现了多处土壤氡异常区,区内土壤中,氡浓度异常点最高值是调查区土壤中氡浓度平均值的30倍。据介绍,南沙区是花岗岩分布较广的区域,由于花岗岩的铀、钍放射性核素含量较高,为土壤中氡浓度赋存提供了有利条件,而近年来南沙大开发,许多土壤被挖出来用于填海,调查区内多处出现放射性物质含量相对较高的填土(主要是花岗岩及其残积土)土壤氡异常区。具有较高放射性含量的花岗岩填土,由于空隙度、密度、湿度等影响因素的变化,容易形成较高的氡异常。
  其二是南沙软土地基的地质特点比较突出。不少地段位于厚度较大的软土地区,一些地方的软土层甚至深达30米以上。这一问题如置之不理,将导致建筑物变形、路面波状起伏、桥面相对突起等问题。轻则增加城市建设成本,重则导致整个工程报废。
  何熙平建议,在规划南沙前应做好地质勘查工作,摸清“底细”,才能在规划建设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趋吉避害。比如,在放射性超标的区域,应规划为绿地、道路;在软土地基的区域,避开荷载大的建筑物等等,按不同地质情况选出经济合理的最佳处理方案。
 
阅读 522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