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黑龙江:湿地深处“护鸟”的“猎人”

媒体:新华网哈尔滨  作者:程露、樊迎春
专业号:黑龙江湿地
2014/9/4 9:57:14

新华网哈尔滨8月25日电(程露、樊迎春)“护鸟人”与“猎人”这两个有着明显矛盾的角色在62岁的董义身上奇妙地实现了融合。

他身穿印有“大庆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字样的坎肩,挎着专业摄影相机。很难想像,24年前,他曾是一个业余猎人。在他的枪口下,大雁、野鸭、苍鹭等湿地常见的鸟儿都曾从天而落。

作为黑龙江省大庆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主席和专业观鸟摄影师,董义并没有放弃“猎人”的角色,只不过如今他“猎”的是那些伤害鸟类的人。用他的话说,他对湿地里的鸟类从“疯狂”的捕杀变成了“执着”的爱护。这种转变发生得很突然。

九十年代初,猎枪还可以在办证的情况下使用,董义单位的同事都喜欢在周末里打上几枪,找点乐子。“当时看到天上的飞鸟落在自己面前,有种征服的喜悦。”他说。

有一天,他和朋友照例在湿地里打鸟,打下了一只大雁。他们知道大雁是忠贞鸟,一只被打落,“同伴”一定会回来找,于是兴冲冲地等着把那只也打下来。果然,当天晚上那只寻找自己伴侣的大雁在他们头顶盘旋,可惜一直飞得比猎枪射程高,让他们无可奈何。

“大雁叫得嘹亮而清澈,不多会儿,声音开始变得沙哑、吃力,后来简直可以用凄厉来形容。”董义说。那只大雁叫了整晚,他也彻夜未眠。

董义突然明白,鸟类也有属于自己的感情,也会因为失去伴侣和同伴而悲痛欲绝。就像人类失去了亲人。“我们要尊重和保护鸟类的生存权利和自由”。他说。

董义放下了猎枪,却开启了与鸟类的另一种情缘。这缘分,一结就是20多年。通过订阅各种有关动物的杂志,他开始了解鸟类基本知识,并在假期里频繁地出入大庆的各个湿地,观鸟、拍鸟。

“爱鸟的人不一定拍鸟,拍鸟的人一定爱鸟”,这是董义的观点。他拿起了相机,通过镜头,他认识到鸟的美,也坚定了爱鸟护鸟的决心。

他的第一部专业相机花了自己三四个月的工资,但他觉得值得。在他的努力下,大庆市在2007年成立了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并由当初的17人发展到现在的400多人。

“有好多次,我阻止别人打猎,不法分子就拿猎枪指着我,叫我不要多管闲事,还说要伤害我家人。”董义说。按照规定,作为民间组织成员,董义没有权力没收别人的工具,哪怕是违法捕猎的人,但他经常“越权”,没收过好多猎人的枪支工具,再交给其他部门处理。

这些年,董义救助了大概1500只鸟,其中包括上百只国家级保护鸟类。但面对全国湿地面积减少和湿地鸟类数量骤减的残酷现实,他有些情难自已。“只有芦苇、水草,没有鸟类的湿地,其实是没有活力的。”他说。

走在龙凤湿地保护区的鸟类长廊上,董义指着一幅自己的作品。照片中的一片水域落满了几十只野鸭,天空上还有几十只正在准备降落。他说为了拍到这个场景,他凌晨3点多进入湿地草丛里隐藏,终于在黎明等到了这个绝美的画面。

湿地和湿地鸟类对人居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作用不容小觑,尤其是对以开发石油建城的大庆市,董义觉得自己任重道远。

龙凤湿地保护区外面的小广场上,有一座巨大的雕塑,是两杆特别的“枪”。之所以特别,是因为枪杆是弯曲的,还有鸟站在枪杆上休息娱乐。据说这个作品的创意灵感正是来自董义的故事。

“如果有一天,打鸟的枪杆都弯了,鸟可以站在枪杆上,那么人和自然或许就真的和谐了。”董义说

阅读 940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游客于2014/9/18 16:29:20写道:
里面的知识,很值得我们去学习了,谢谢lz了。
游客于2014/9/11 11:37:54写道:
打酱油的路过了呵呵,飘了
游客于2014/9/9 19:18:34写道:
期待春春以后更多的精彩~~ 
游客于2014/9/5 13:34:18写道:
林子大了什么鸟没有啊?祝踩的死全家!!!!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