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八百里洞庭”:亿元治污投入换回鱼肥米香

媒体: 中国税务报  作者:黄连星,陈晓杰
专业号:西洞庭湖湿地
2009/2/16 15:53:47

“八百里洞庭”:亿元治污投入换回鱼肥米

 

11月20日,湖南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惊喜地发现了23只黑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黑鹳是极为珍稀的候鸟群类,黑鹳今年能在洞庭湖畔出现,与洞庭湖水质的改善有很大关系。”

  11月25日,湖南省岳阳县鹿角镇渔民张大爷奋力将手中的渔网撒向湖面。张大爷说:“自从湖水被造纸厂污染后,好多年没有过打鱼的瘾了。”张大爷说,从今年4月份以来,他有好几次都在湖上看见了珍贵的江豚。

  近一年多来,湖南省投入1亿元对环洞庭湖造纸厂的污染进行了治理。如今“八百里洞庭”正在恢复其原本的美丽和风采。

  “那时的湖水和酱油差不多”

  “3月份以前的湖水简直和用来做菜的酱油差不多,黑乎乎的,臭气熏天,想起来就作呕!”张大爷在洞庭湖边生活了大半辈子,对“母亲湖”———洞庭湖有着特别的感情。看着湖水一天天变黑变臭,他心急如焚,“好好的一个湖,怎么就这样被糟蹋了,变成了酱油水?可惜啊!”

  “八百里洞庭美如画……”一曲“洞庭渔歌”曾让洞庭湖名扬天下。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被誉为长江之肾,是我国富饶的鱼米之乡和湖南、湖北两省重要的饮用水源地。然而,近年来过度开发使洞庭湖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水质不断恶化,其中“元凶”就是环湖的大大小小造纸厂。

  因洞庭湖区每年盛产近百万吨芦苇及大片速生杨,所以这就给大大小小的造纸企业提供了生存的“温床”,促进了环湖造纸产业的发展。据湖南省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环洞庭湖区15个县(市、区)有造纸企业101家,加上分布在常德、益阳两市的资水、沅水、澧水流域的造纸企业,共有236家。其中,化学制浆造纸企业33家,年制浆造纸81.56万吨,年再生造纸19.2万吨。“这些造纸企业绝大多数规模偏小,布局不合理,污染严重”。

  据介绍,2005年,洞庭湖区造纸行业年排放废水1.07亿吨,平均排放强度是其他行业的10倍左右,为湖南省四大工业废水排放行业之一;年排化学需氧量17.40万吨,占全省重点行业废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50%以上。湖区造纸企业除两家企业有比较完善的环保处理设施外,其余均没有污染处理设施,废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湖,导致洞庭湖水质整体下降,局部水域甚至出现劣Ⅴ类水质,直接威胁饮用水源安全。

  造纸厂对洞庭湖的污染,带来的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湖里鱼虾数量急剧减少,个头也在变小,这直接影响到渔民的收成。据了解,2006年,东洞庭湖渔民平均收成还不及往年的1/3。

  岳阳县鹿角镇渔民吴庭义告诉记者,他1968年结婚时,婚宴用鱼最大的一条约35公斤,最小的都有20多公斤,“而几年前我儿子结婚,最大的鱼还不到5公斤”。

  鱼的个头变小的同时,还伴随着鱼的种类的锐减。“小时候跟父亲去打鱼,收网时,好多鱼都叫不上名字。现在打鱼除了鲤鱼,就是一些螺,其他的什么都没有了。”吴庭义说。

  环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水生生态资源的极度萎缩,让沿湖渔民陷入了困窘之境。张大爷家世世代代以打鱼为生,而他的3个儿子为了生计,却放弃了祖辈世代的打鱼生活,选择到广东打工。“湖里确实没什么鱼可打了,总不能让孩子们在家饿着吧!”其实张大爷家只是鹿角镇众多渔民弃鱼而另谋出路的一个缩影。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这个有2400多名渔民的村子里,目前约有2/3的人为了生计而另谋出路。

  洞庭湖水质的恶化,也导致了湖区鸟类的减少。据统计,近年来在东洞庭湖越冬的水鸟无论是总量还是单一鸟种的数量均较2000年以前明显减少,总量由2002年的30万只,减少到2004年的13.4万只和2005年的11.01万只。“原来发现的200只白鹤,在2004年和2005年连1只都没有发现。”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说。

  “这回政府动真格了”

  沅江市万子湖纸厂老板郭建文对记者说:“这回政府动真格了!力度之大前所未见!”在湖南省的这场洞庭湖“治污风暴”中,郭建文经营了3年的造纸厂因污染物排放不达标、年生产能力低于1万吨,被益阳市政府责令停产。

  据了解,湖南省曾多次下决心整顿沿洞庭湖造纸企业,但几乎每次行动都是无功而返。环洞庭湖区101家纸厂的污染问题成为洞庭湖区环境保护的最大“痼疾”,一度引起国务院领导的关注。

  2006年10月21日,温家宝总理对环洞庭湖区101家纸厂的污染问题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要重视洞庭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2006年10月底,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专程到洞庭湖区一些造纸厂进行实地调研,并与湖南省有关领导共议污染治理之策。

  2006年12月4日,湖南省正式出台了《洞庭湖区造纸企业污染整治实施方案》。截至今年3月31日,洞庭湖区共有234家造纸违法排污企业被“叫停”。

  234家造纸企业全部关停,难度可想而知。一开始,就连湖南省环保局局长蒋益民也觉得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告诉记者,前些年湖南省对洞庭湖造纸企业实施过两次大规模关停,结果没有一次真正关掉,造纸污染企业反而越关越多。蒋益民说,对造纸企业屡关屡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与地方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企业还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支柱。为了保护“财源”,地方政府对关停污染企业往往持抵触态度。对此,环保部门也束手无策,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据了解,被列入关停范围的234家造纸企业涉及湖区益阳、常德、岳阳3个地市的10多个县,其中不少企业都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支柱。为破解“关停难”,首长负责制是关键。湖南省政府的第一个动作是,与沿湖岳阳、益阳、常德3市市长签订责任状,把他们列为关停行动“第一责任人”。

  另外,与以往环保部门“单兵作战”不同,这次政府各职能部门实行了联动。环保部门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电力部门及时落实了停电措施;金融部门对环保不达标的企业不予贷款;经济主管部门广泛调研,提出了产业整合措施;财政、劳动保障部门加大了治理资金投入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支持力度。“环保治理,我们不再势单力薄,”蒋益民说。

  郭建文告诉记者,洞庭湖的治理是大势所趋。目前公司已拿出200多万元,积极筹建污水处理设备,估计月底就能建好。郭建文向记者坦言,以前也知道向洞庭湖排污是违法的,但“看见大家都那么排了,自己也就这么做了”。他说,曾经也想到过要上环保设备,但“看见大家都没上,所以就算了,毕竟那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就在234家企业关停一个月后,湖南省环保部门对洞庭湖的水质进行了检测。经现场监测发现,洞庭湖水质有了明显的变化,局部水域已经达到国家规定的Ⅲ类水质的标准。而在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11月13日发布的环境质量月报中显示:10月份,洞庭湖所设10个断面均达到所在功能区标准。

  “财政支持功不可没”

  “这次洞庭湖污染整治能够取得如此明显的成效,除了省委、省政府态度坚决、措施得力外,还与财政的大力支持有很大的关系,财政支持功不可没。”沅江市造纸企业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易建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造纸业是沅江市的支柱产业,这次沅江市关停了15家纸厂,财政年减收2900多万元,占到沅江市年财政收入10%以上。易建成说:“要不是省财政予以支持,我们日子真的不好过。”

  洞庭湖区造纸企业的“环保整治风暴”虽效果明显,但在客观上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据湖南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一是加大了就业压力,造纸企业关闭直接导致2.6万工人失业;二是影响了财政收入,湖区3市财政预计减收近2亿元,有的造纸产业大县的税收损失占了当年财政收入的50%;三是增加了社保支出,大量的失业人员使地方政府背上了巨大的养老保险支出和失业保险支出包袱。

这位负责人说,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既会影响整治成果,导致污染反弹,还可能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为实现造纸企业关得了、稳得住、不反弹的目标,湖南省财政厅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支持建立了污染整治的保障机制,有效防止了洞庭湖区的造纸污染反弹,使洞庭湖污染整治工作基本实现了标本兼治的目标。

  为帮助湖区市县政府缓解造纸企业关停后所带来的临时性困难,湖南省财政厅及时制定了相关财政补助办法,安排专项转移支付资金5000万元,根据湖区市县关停造纸企业的从业人数、税费贡献、生产能力3个指标,分别按50%、35%、15%的权重进行分配补助资金,解决因造纸企业关停出现的各种困难。

  另一方面,湖南省财政厅还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共拿出1亿元,用于解决下岗职工生计,缓解有关市县财政困难。

  据悉,湖南省财政厅对这次被关停企业参加了失业保险的从业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发放了失业金。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造纸企业失业人员,按规定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既未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又未纳入低保范围的农民工,在其解除劳动关系后,通过继续安排其承包土地保障基本生活。对失业的农民工,优先安排劳动技能培训,加强就业引导,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促进其再就业。对造纸企业关停后,企业养老金和失业金当期发放有困难的市县,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动用省级调剂金予以支持。

  此外,由于关停造纸厂造成芦苇卖不出去,牵涉湖区15万从业人员的利益。在湖南省政府协调下,湖区12个国有芦苇企业与泰格林纸集团等大型造纸企业已达成收购协议,造纸企业按不低于年初协议价敞开收购积压的芦苇,尽量减少因关停整治给苇农带来的损失。

  据湖南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湖南省将从明年起建立节能减排基金,计划安排6000万元,用于巩固洞庭湖造纸企业治理成果和湘、资、沅、澧“四水”流域的造纸企业整治,努力防止洞庭湖造纸企业整治过程中污染转移现象。“省财政还将安排1000万元环保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地方建立环保监测体系,特别是加强环保在线监测建设,提高监测水平,不断提高整治的综合效益”。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一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这次洞庭湖治污过程中,湖南省仅投入了1亿多元,可收到的效果却不同凡响,资金使用效率非常高,值得推广,特别值得太湖、滇池等地学习。”

阅读 493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