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新华网银川 作者:姜雪城
专业号:湿地中国
2008/3/23 9:38:45
记者在严重缺水的我国西北地区调研发现,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短缺矛盾。而据专家预测,按照目前气候变化趋势,加上经济社会发展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未来这一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矛盾可能会更加突出。
我国西北地区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和陕西等5省区及内蒙古西部,干旱缺水是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据气象资料显示,过去百年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我国平均气温升高了0.65摄氏度,西北气温变化的强度又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值。
冰川和高山积雪是调节西北水资源量的“固体水库”。气温升高使冰川消融加速、雪线退缩。据甘肃和青海两省气象局提供的资料,专家估算在过去40多年间,西北地区冰川面积约减少了1400平方公里,雪线上升了30米-60米,直接导致部分内陆河源头来水量显著减少。
近20年间,西北部分地区年降雨量增加,时空分布却更加不均,很难被有效利用,同时伴随气温升高,冰川和高山积雪消退、湖泊湿地萎缩,蒸发量加大,各地可用水资源基本呈现进一步减少趋势。据中国工程院西北水资源项目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西北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5.84%,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占全国人均水平的80.5%。
预计未来西北地区水资源形势时,专家普遍认为气候可能变得暖湿,但由于西北地区降水基数过小,增加的降水量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干旱气候区的基本状况,而且随着气温不断上升,冰川、高山积雪和冻土等固态水体加快消融,蒸发量也会继续增加。
据中国气象局提供的资料,专家预测未来50年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可能上升1.9摄氏度-2.3摄氏度,由此可能导致冰川面积将比目前减少27%,其中面积2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冰川将基本或完全消失。加上生产和生活用水持续增长,预计2010年至2030年,西北每年约缺水200亿立方米。
我也说两句 |
![]() 研究降水机制和利用机制、恢复大西北曾有的降水强度,有了水,就有了土地,有了粮食! 我的文章如下: [url=http://forum.xinhuanet.com/detail.jsp?id=49531316 ] 发展论坛 > 深水区[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是什么关系?] [/url] [url= http://forum.xinhuanet.com/detail.jsp?id=49957653] 新华网>发展论坛>三农栏目>[西部大开发,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简略版) ] [/url] http://forum.xinhuanet.com/search.jsp?sw=suzhou9707&tg=-1&search=%CB%D1%CB%F7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