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题记
原来以为自己的生活就只是森林,就只有围绕用材林、经济林、竹林等等,随着时间的流逝,森林的进化与退化,心也似乎麻木,难以激起波澜。一次偶然与湿地的相遇,那昔日尘封的心开始软化,希望与阳光又重新照进了我的心里,是湿地开启了我心灵的窗户,轻轻地又把我安置在深切悠远的遐想中,心里的泉,也开始变得澄澈,长流不息。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
在踏上湿地的刹那,我惊呆了, 涌起的昏眩之余,让我明白了,文明古国的悠久历史总与几条著名的河流相伴而行。黄河与长江、尼罗河、印度河与恒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它们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人们都尊她们为母亲河;与这些大江大河相对应的古代文明则是华夏文明、美索布达米亚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简言之,是滔滔江河冲开了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冲出了人类文明的新时代。我越发难舍湿地这份情,在湿地中国上书写我心中的梦。《我和你在一起》把湿地比喻为船,我是帆,船和帆,帆和船,今生永远相守相伴!《游云》我愿象天上的云朵,不再云游,只静静的守候,在醉人湿地的天空之上。《鱼水情深》作为一个湿地志愿者,我要像游戈在湿地水里的鱼一样,纵使生命终结,也要消失在水的心里……《缘定湿地 一切皆缘》人生只有一回,我很庆幸没错过你(湿地),自从那一刻踏入湿地,那搏动我心脉的情爱之水,却长流不息,使我苦苦地寻觅。禅说放下,我说放不下,一切皆缘!湿地,我要把你深种在我的心中!
使我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湿地,才是我生命的沃野。”扎根在湿地的沃土里,才能情来、兴来、神来,如鱼得水。
二、纸上得来终觉浅
是文人墨客的长吟短叹,诗词歌赋,在我面前呈现出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湿地一幅幅美奂美仑精美意境;是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让我目睹中华民族生命之河亿万年沧海桑田;五千年文明变迁;二十年波澜画卷;是《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用它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是《长江组歌》讴歌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使我进一步升华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更是厦门之行,《中日林业生态培训中心项目湿地保护政策、管理研讨会》,在厦门的红树林中,在鸟的天堂湿地上,让我走近湿地,感受湿地。谁不心醉在这样的情韵中呢?远处白鹭齐飞,忽高忽低,忽远忽近……身边片片芦苇随风摇摆。谁不愿放飞心灵的向往呢?“西湖湖上水初生,重叠春山接郡城。记得扁舟载春酒,满身花影听啼莺。”才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人类所繁衍生息的摇篮,就是一个蔚蓝色的水晶球。地球的表面一片汪洋,水连着水,而陆地则像浮在水中的几个岛屿,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当之无愧。而地球准确地说不应该叫“地球”,而应称为“水球”。
三、非宁静无以致远
如今我们这个时代,像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像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更像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能坐下来静心读一本书、听一支曲、弹一首琴、写一行诗、似乎也是一种奢侈。所以,这次来到香港接受系统、规范地湿地管理的原理、技术培训;湿地保护区的规划设计;实地考察湿地公园的建设、生境管理及教育项目;与专家一起共研湿地监测和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恢复及环境教育实属有幸。有位哲人说:博大可以稀释忧愁,深色能够覆盖浅色。看似单薄实而厚重的生命,如月般静静挥洒着清幽的月光,似云般默默浮掠着尘世的悲伤。其实,心中宁静,就不会困于喧嚣的市井,就不会被流言蜚语扰乱心智,就意味着能静下心来思考和学习,得到灵魂的自由和永恒。故: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放开生命的那些细枝末节,一切在平静之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那份清幽淡雅渗透出了生命的悠远和旷达,江水澄澈千里,在平淡中执着地奔流;群山巍峨千年,在静默中恒久地伫立。而这正是宁静以致远的禅机,淡而愈浓,近而愈远。
谨以此文衷心地感谢WWF;感谢国家林业局湿地办主任马广仁、邓侃处长;感谢本厅领导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我的所有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