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洱海之水金不换——云南大理控制洱海污染修复生态

媒体: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李文云
专业号:湿地中国
2007/12/30 9:25:03

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

两名滩地协管员正在清理洱海湖面的水草。    李维江摄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保护洱海,我们更得加把劲!”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环保局局长许映苏说,“2003年蓝藻暴发时,洱海水质迅速恶化,我当时心急如焚。现在虽然初见成效,但依然如履薄冰,来不得半点松懈。”

  在云南大理采访,记者深切感受到,经过这些年的治理保护,“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洱海”、“洱海之事无小事,洱海之水金不换”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我们从课本上懂得了保护洱海的知识,现在同学们看见有人在洱海边乱丢垃圾或是不爱护环境,就会上去制止。”大理市银桥镇新邑完全小学五年级学生杨锦洁,向记者诉说她对洱海的关注。

  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是大理人的“母亲湖”。但是长期污染导致湖水富营养化,洱海于1996年和2003年两次大规模暴发蓝藻,湖水的透明度从4米骤跌至0.5米,水质也一度下降到IV类。位于洱海西岸的银桥镇新邑村委会主任杨宏说,当时把手伸进湖水,出来满手绿,坐在家里就能闻到随风飘来的臭味。

  近几年,大理市对洱海进行综合、全面、系统的科学治理。为实施洱海生态修复,控制面源污染,市政府坚决采取“三退三还”与“两取消”等重大措施,即:退鱼塘还湖、退耕地还林、退房屋还湿地,取消机动船、取消网箱养鱼。

  大理群众作出了很大牺牲。仅在银桥镇新邑村,就有20多户取消了网箱养鱼,被取消的机动船也有20多条,退出耕地40多亩,还有7户村民拆除了在建的房子。杨宏说,为了治理好洱海,大家都觉得这样做值得。

  如今,洱海总体水质已连续3年保持在国家III类水质标准,每年还有约3个月时间达到II类水质标准,有的湖区水体透明度达3至5米。洱海成了我国目前保护最好的城市近郊湖泊之一。

  “三退三还”的渔民、农民,成了洱海的河道管理员、垃圾收集员,每月有数百元工资并享受低保。在新邑村靠湖边的一块湿地上,堆放着一大堆从洱海清理出来的水葫芦。女管理员刘吉良对记者说:“把这些水葫芦清理干净,就是为保护洱海出了一份力。洱海水清了,我们心里高兴!”

  今年42岁的河道管理员赵伟告诉记者:“我的责任就是清理村里通往洱海的小河道,还要负责查看有没有人占用湖边的滩地。这几年来,我亲眼看着洱海的水质一年比一年好。”

阅读 287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