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 > 湿地新闻 > 湿地保护 > 正文

清明节的文化本源

媒体:吉林日报  作者:白 桦
专业号:刘伟
2009/4/2 8:03:04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清明一到,大地回暖,万物复苏,到处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一天,更是人们纪念祖先和逝去亲人的节日,放下身边忙碌的事务,有些人甚至不管千山万水也要回到故乡,就是为了让心中的那份思念和情感得以寄托。对全体中国人而言,清明节实在是一个深沉、庄重而又韵味深长的日子。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清明节同样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原初的意义上,清明节有三个含义:由寒食节发展演变而来,代表着一个节气,同时,是人们祭祀祖先和逝去亲人的节日。

  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原始社会,我们的先民们钻木取火,火种来之不易,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因此,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对此,唐代的一首《寒食》诗有生动描写:“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因为两个节日相差没有几天,后来,人们就将寒食节延续至清明,将它纳入清明节的民俗范畴了。

  在原初的意义上,清明其实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春回大地之时,天清地明,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所以才有民谚说“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清明这个节气,实际上包含着一种辞旧迎新之意。从远古时期开始,农人们在充满生机的田野上开辟自己崭新的生活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心中会涌起对给予自己生命的祖先,对赐予自己五谷之食的大地的感激与感谢之情,以后,清明才逐渐演变成为了祭祀祖先的节日。

  从几千年的远古走来,清明节被一代代的炎黄子孙薪火相传,并不断赋予其崭新的节日内涵和文化内涵。近日,更有学者指出,应该把清明节定为中华民族的感恩节,让亿万炎黄子孙有一个文化的认同感。清华大学教授、国学大师张岂之解读孔子的“慎终追远”:父母死了以后,要很谨慎地埋葬,这就是“慎终”;父母还有父母,一直延续下去,还有远祖,一个人不能忘祖德,我们都是炎帝、黄帝的后代,有一个文化的认同感,这就是“追远”。“慎终追远”,这是中华民族一切道德的本源。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社会发展所所长萧放教授也说:“中国没有西方人的感恩节,但是我们有对祖先的感谢,因为祖先是我们精神血脉的所在。这是我们需要重视的。”“我们要强调家族文化的概念和血脉亲情的关系,这是我们应该强调的地方,家是家庭文化所在,清明节这个节日,不管是大家族,还是小家庭,让大家有一个回归的机会,有一个认同的机会。”两位学者不约而同地,都从感恩的角度,赋予了清明节更为深远也更为厚重的文化内涵。

  在祭祀缅怀故人的同时,不应忘记对新生的呵护。生生不息,这才是清明节代代相传的本意之所在。所以在清明这一天,在祭奠亲人的同时,也应该让这个节日拥有快乐的内涵,这一天,人们可以去郊游,去戴柳、插柳,去放风筝,去歌唱,去跳舞,体会各种亲近大自然的嬉戏乐趣。总之,走出斗室,走进大自然,让身体受到锻炼,让灵魂受到洗礼,让心胸更加开阔。

阅读 447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