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日讯(记者包海多 徐世超)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但一直以来,人口增长、农业开发、经济建设进程加快等因素,导致湿地面积持续减少,调洪减灾、蓄水净水、孕育生物、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逐渐减弱,湿地资源亟待保护。2001年,黑龙江省提出了从源头保护抓起,按照流域抢救性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发挥流域整体保护效能的理念。近日,记者来到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看一看十年后这里建设如何?
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安邦河下游,距黑龙江省集贤县城福利镇东北45公里,距双鸭山市区不足60公里,筑有平坦的柏油路直达湿地核心区。保护区面积10295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3980公顷,占保护区面积的38.7%;缓冲区面积2436公顷,占保护区面积的23.7%;实验区面积的3879公顷,占保护区面积的37.6%。
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三江平原保留最完整、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原始湿地之一。保护区内有大片的芦苇沼泽和苔草小叶樟湿地,多样的湿地环境为脊椎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安邦河湿地珍稀动物较多,生物多样性丰富,是生物资源基因库,保护区内有维管束植物403种,脊椎动物21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6种,两栖类动物6种,鸟类165种,兽类7种。每年都有大量的水禽在此栖息。
2002年建立的安邦河湿地公园,堪称世外桃源和绝妙佳境,人文景观极为独特。这里因人文景观独特,2010年1月被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命名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2011年10月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国家湿地公园”。进入园区,就是湿地保护宣教基地。安邦河湿地宣教馆建筑面积3062平方米,由多个功能厅组成。主展厅处于馆内中心位置,面积1186平方米,假山、凉亭、小桥、流水、芦苇荡,草木葱茏,水波荡漾,鱼儿嬉戏,百鸟争鸣,可谓湿地全部景观的浓缩版。文化长廊、百鸟园、水上码头等景观更是美不胜收。
回首安邦河自然保护区十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走过了一条由建区依始的严格保护到中期的以耕养湿、退耕还湿和现在的科学利用、以湿养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全国退耕还湿、湿地资源的科学利用进行了有意的探索,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