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建设和谐发展的保护区
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1994年成立以来,始终以抢救性保护为主线,以资源保护和科研宣教为重点,坚持严格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迎难而上、勇于探索、大胆实践,自然保护区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使保护区步入了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
三江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东北部,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处,总面积19.81万公顷。边境沿线145公里,主要保护对象是以水生和陆栖生物及其生境共同形成的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有东方白鹳、金雕、白尾海雕、施氏鲟、野大豆等66种,是东北亚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和繁衍栖息地。三江保护区1999年加入“东北亚国际雁鸭类保护网络”,2000年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2002年“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2002年加入“东北亚国际鹤类保护网络”。先后与俄罗斯大赫黑契尔、巴斯达克、百隆斯基国家自然保护区签订了国际联合保护协定。2006年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自然保护区示范单位”,2009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标兵”。
一、争项目打基础 , 能力建设不断加强
在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的大力支持下,三江保护区抢抓国家支持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于2008年底在全国率先争取并完成了三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保护区一、二、三期工程累计投资2516万元,其中国投1828万元,地方配套688万元。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极大提高,保护和科研设备得到了完善。建立了1800m2的保护区管理局办公楼、1000m2的标本楼、1832m2的综合管理站、630m2的管护点,以及监测站等基础设施。同时购置了巡护越野车、巡护摩托、巡护艇、巡护船、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照相机、录像机、单双筒望远镜、GPS等办公、监测和巡护设备,为保护区更好地开展保护和科研等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在能力建设较为完善的前提下,为更充分地发挥保护区在资源保护和科研监测方面的功能,保护区分别于2006年和2008年争取了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和湿地生态定位研究站建设项目。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总投资1686万元,湿地生态定位研究站建设项目总投资283万元,目前两项目正在实施中。这些项目的建设,必将引领三江保护区进入保护为本,科研强区的发展新阶段。
二、严执法强管理 ,资源安全不断巩固
三江保护区地跨7个乡镇、36个村屯和4个国营农场,其内大量原始耕地与保护区湿地相互交织。近几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免收农业税,发放粮食、农机等补贴,加之农业生产效益大幅度提高,致使土地流转交易价格急剧上涨,现已达到每公顷6万元以上。一些人受利益驱动,开垦湿地、拱地头、扩地边等违法犯罪行为凸显。面对严峻形势,全局上下团结一心,加大保护和打击力度,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兴建管护站点,构建“局、站、点”三级管护体系。
为解决管护难的问题,保护区陆续在抓吉、海青、鸭南等地建设6个管理站,在瓦盆窑、浓江河、大夹信子岛等资源富集地区建设了19个永久性管护点,并制作了10个活动管护房车作为流动管护点。形成了局辖站、站管点的三级管护体系,管护范围基本覆盖辖区全境,能够实施对资源的最直接、最有效的管护。
2、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厉惩治破坏湿地的违法犯罪分子。
三江保护区森林公安局始终保持严惩破坏自然资源不法行为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分子。查办了原哈尔滨铁路局职工李传硕、抚远县浓桥镇原副镇长张广道等严重破坏湿地、前锋农场农工王维福毒杀野生大雁等典型案件,最高判处有期徒刑4年。2006年办结刑事案件10起,行政案件7起;2007年办结刑事案件9起,行政案件5起;2008年办结刑事案件6起,行政案件4起;2009年办结刑事案件1起,行政案件4起;2010年至今尚无林业刑事行政案件发生。有力地震慑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湿地犯罪案件呈逐年大幅下降趋势。
3、埋设标识桩,遏制蚕食湿地行为。
为详实掌握湿地资源现状,保护区对现有湿地资源进行全面踏查,并在保护区边缘地区、与耕地交织地区及湿地资源富集地区等重要区域内设置标识桩30500根,进一步划清了保护区界限,对拱地头、扩地边等蚕食湿地的行为起到了有效遏制和警示作用。
4、填平沟渠,对湿地进行抢救性保护。
建区以来,少数不法分子为了开垦湿地,在保护区内挖掘了一些排水沟渠。这些沟渠对湿地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加速了湿地退化,为了抢救性地保护这些湿地,保护区投资60余万元对这些排水沟渠进行填堵,共填堵沟渠28000多延长米,回填土方16万立方米。维护了湿地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有效地抑制了湿地的退化和水资源的流失。
5、退耕还湿,清理人员,净化核心区。
由于保护区在建区时盲目追求面积,将大量的合法耕地划入了核心区,致使核心区内人类活动增加,严重影响了湿地资源稳定性。尤其大夹信子岛和鸟岛情况复杂,黑龙江的大夹信子岛面积1125公顷,建区时岛上有农户12户50多人,耕地87公顷,渔船12艘,大型农机具6台套;乌苏里江的鸟岛面积460多公顷,是白鹳、白鹭、鸬鹚的重要繁殖栖息地,大量渔民在此聚集,人为干扰严重影响了湿地资源稳定。保护区采取强有力措施对两岛统一清理。几年来共清理农户、渔民及闲散人员523人,拆除房屋、地窝棚和渔猎窝点138处,用在实验区清查出来的非法耕地置换合法耕地615公顷,有效净化了核心区。
6、强化能力建设,提升保护管理机动能力。
三江保护区辖区范围大且路况差,尤其是海青乡至四合村45公里,寒葱沟镇至鸭南乡10公里,同抚公路至浓江河管护点30公里的巡护路,是连接我区4个管理站,9个管护点的最重要巡护路。利用通村公路建设的机遇,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至2010年9月白色路面全面贯通。在此基础上,自筹资金修建了通往管护点的砂石路23公里。道路状况的极大改善,为提高管护工作效率创造了条件。投资130多万元为森林公安局和管理站更换了6辆越野巡护车及购置病防、防火监测车各1辆;投资90多万元建防火、管护、监测综合了望塔5座;投资100余万元购买巡护摩托65台、雪地摩托3台、巡逻艇3艘、挂机船3条。极大地增强了湿地巡护工作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7、突出重点,举全局之力加强资源保护。
针对春秋两季管护人员不足的实际,我区抢前抓早、及时布署,机关除必要人员留守,绝大部分干部职工深入到管护一线加强巡护。森林公安局全体干警分站驻守,对破坏湿地案件及时查处,有效地遏制了辖区内破坏湿地、森林等违法犯罪行为。
三、广宣传深教育,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三江保护区始终把宣传和科普教育作为生态保护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常抓不懈。在“爱鸟周”、“国际湿地日”、“环境日”、“野生动物宣传月”、“法制宣传月”期间,采取举办电视讲座、图片展览、案件曝光、散发宣传品等形式,增强了社区居民爱护湿地、保护湿地的自觉性。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的宣传,及时报道破坏湿地的典型案例,在全社会形成高压态势,有力震慑非法破坏湿地的犯罪分子,教育周边群众增强法制观念,不要以身试法。
三江保护区野生动物标本馆经过不断建设,目前已搜集动物标本152种,317具,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标本就有东方白鹳、丹顶鹤、金雕、东北虎等9种;保护区抓吉湿地集河流、湖泊、沼泽、岛状林及多种珍稀植物及鸟资源于一体,是三江保护区对外宣传的窗口,具有十分重要的宣传和观赏价值,吸引很多专家学者、中外友人和当地群众前来考察研究和参观游览。通过广泛宣传,社区居民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和自然保护意识明显增强。保护区内乱垦滥牧、烧荒、狩猎等破坏自然资源的不法行为骤然减少,广大农民、干部职工自觉抢救、喂养和保护野生动物的现象逐年增多。
四、精业务重人才,科研水平不断提升
由于我区地处边远,高层次人才少,要搞好科研,区校联合是一条重要途径。我区于2000年6月建立了“东北林业大学科研教学实习基地”。在东林专家指导下,完成了《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本底调查报告》等课题研究,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在GEF项目支持下出版了《三江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研究》等书刊。开展了鸟类观测调查,初步掌握部分雁鸭类、鹳类、鹤类在我区迁徙时间、停歇位置、种群数量、栖息繁殖情况,将我区鸟类种类由建区初期的167种增加到目前的259种,为准确掌握三江湿地野生动物资源状况提供了科学依据。区校联合为保护区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同时开辟了一条前景广阔的科研之路。
三江自然保护区是东北亚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站、繁殖栖息地,也是我国首批确定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国家级监测站和重要的鸟类环志站,保护区把鸟类监测作为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在2008和2009年获全国鸟类环志先进单位称号。
由于科研力量薄弱,保护区自投资金扶持自身科研力量。2008年保护区出台了奖励人才的若干政策,其中规定:具有本科学历考上硕士研究生的和具有硕士研究生学
五、勤交流诚合作,友好往来不断扩展
利用与俄罗斯毗邻的地缘优势,我们先后与俄罗斯大赫黑契尔、巴斯达克、百隆斯基3个国家自然保护区签定了“共同联合保护乌苏里江、黑龙江流域自然环境合作协议”,该合作使这一地区的共同保护面积达到14万平方公里,保护动物400余种,植物1000余种。2006年至今,共举办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3次,除双方保护区领导和业务骨干参加会议外,与会人员还包括中方农业、水利、环保、林业等部门和俄方远东资源监督局、环保部门领导以及双方鸟类、鱼类、鹤类、东北虎、植物学等方面的专家,双方就互有物种监测、如何更好地保护好黑乌两江的生态环境及物种资源等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制定了联合保护方案。美国、英国、加拿大、尼泊尔等国家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也多次到我区实地考察并给予高度评价。
六、凝人心聚广力,和谐保护区建设不断完善
保护区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思想工作紧紧的抓在手上。利用冬季管护压力减轻的契机,举办政治理论和保护区基础知识培训班,不断提高全体职工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同时倡导全体职工接受继续教育,并倡导职工接受继续教育,目前保护区79名职工中已有硕士3人,本科32人,大专39人,知识水平整体提高。
保护区始终坚持以“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宗旨,通过维修管理站、提高热化补助、伙食补助和住房公积金标准、办理医疗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发放手机通讯补助费等,努力为全体职工,尤其是一线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通过一系列的福利措施的推行,极大地激发了职工的工作激情,推动了保护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
我区面积近20万公顷,人均管护面积3000多公顷,仅靠保护区的力量根本无法完成管护任务,必须依靠全社会力量,合力做好保护工作。通过采取邀请乡镇政府和部队领导参加“社区共管研讨会”,主动介绍保护管理情况、帮助社区群众修桥修路、办理农业贷款,以及建军节、春节期间慰问部队子弟兵等方式加强区民共建、军民共建。目前,部队和乡镇已经把湿地保护纳入工作日程,乡镇党委会均邀请管理站领导列席参加。
三江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不足,我们要继续本着“谦虚谨慎,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把我区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自然保护区而奋斗!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