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水污染 农民有责任

媒体:非湿地保护  作者:失名
专业号:安大环协
2009/10/26 22:59:14

巢湖水污染 农民有责任

八百里巢湖,号称 “皖中明珠”。而日趋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正“威胁”巢湖的碧水蓝天。

 

那么,什么是农业面源污染?如何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农民朋友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省和巢湖市农业部门和有关专家。

现状:面源污染“威胁”巢湖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地膜等农用物资的不合理和过量使用,以及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的任意排放而造成的水体、土壤和大气的污染。”省农业生态环境总站石润圭站长介绍说,“目前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十分严重,是造成巢湖水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巢湖流域面积800平方公里,包括巢湖市居巢区、庐江县、和县、含山县、无为县、合肥市包河区、肥东县、肥西县,舒城县等9个县区。据省农委调查,该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主要表现在“化肥农药农膜用量较大,畜禽粪尿无害化处理和秸秆利用率低”等六个方面。

化肥用量较大,有效利用率低。2005年巢湖市化肥施用量平均每公顷690公斤,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90公斤/公顷。这些肥料施入农田以后,只有35%~40%得到有效利用,绝大部分经挥发、淋溶和地面径流等途径,进入空气、土壤和水体。同时,施肥方法简单,以撒施为主,有的甚至在雨前抛撒,很少采用深施等措施,加剧了肥料的流失,造成了环境污染。

农药使用量过大,高中毒农药比例较高。2005年巢湖市农药使用量725吨,平均每公顷耕地25公斤,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97公斤/公顷。在施用的农药中高中毒农药占60%左右,农药使用频率提高,利用率普遍较低,大约为30%,导致大部分农药以大气沉降和雨水冲刷的形式进入水体、土壤、空气中,加剧了环境污染。农膜用量较大,土壤残留逐年累积,直接破坏了土壤耕作层结构,造成耕地退化。农田污水灌溉也加重了对土壤、水体的污染程度。

据调查,近几年来巢湖流域9个县区每年畜禽养殖产生粪便达1200多万吨,其中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粪便不到总量的10%。随意堆放畜禽粪便,日晒雨淋,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再就是,农村环保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流域内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垃圾未经集中处理直接露天堆放。

措施一:力推生态农业模式

记者从巢湖市农委了解到,该市将全市农村分为平原圩区、岗地、低山丘陵区、城镇郊区4个类型区,着力推广四种生态农业模式:平原圩区的生态农业模式主要为“猪、牛—沼—稻、棉、油、鱼、禽、菱、藕”、“鱼鸭鹅混养”;岗地的生态农业模式主要为“猪、牛—沼—稻、果、药、茶、麻、芋、豆、苗木、花卉”,建立“埂—田—塘”生态系统工程;低山丘陵区的生态农业模式为“林—草—牧”、“猪、牛—沼—茶、中药材、食用菌”;城镇郊区的生态农业模式为“猪、奶牛、家禽—沼—菜、花、食用菌”,促进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和奶牛养殖基地建设。

巢湖市还把治污与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结合起来抓,引导农民大力压缩双季稻,改种单季稻,减少复种面积,推广农家肥、沼肥,减轻农业面源对巢湖的氮、磷排放。在沿湖岗地大力发展经果林,如黄麓等乡镇发展葡萄种植一万多亩,不仅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还削减了农药、化肥使用量。同时,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中庙等沿湖8个乡镇近几年来新挖鱼塘2.3万亩,目前全市水产养殖面积已经扩大到90万亩。

“沼气建设,是生态农业中关键一环。”省农委农村能源办公室副主任卢业勇介绍说,沼液、沼渣是优质的有机肥,沼液还具有抑制细菌、抑制病虫害发生的作用。一个10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年可提供沼液15吨、沼渣2.5吨,相当于480公斤碳铵的肥效。沼渣、沼液的施用,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只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才能从源头控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源。”省农委主任毕美家表示,巢湖流域九县区都要倾力推广应用“猪—沼—果”、“猪—沼—菜”、稻鸭共育、稻鱼(虾)混养等生态农业模式;省市联手抓好居巢区、和县、庐江等3个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及15个生态农业示范点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无害化生产,打造环巢湖生态农业示范区。

措施二:化肥农药减量提效

省土肥总站副站长田杰表示,目前,巢湖流域的9个县区均实施了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今后将进一步加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力度,逐步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同时推广免耕覆盖、秸秆综合利用、保护性耕作和化肥深施技术。力争用5年时间,使巢湖流域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率达到100%,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化肥施用量削减20%以上。

“化肥并非施得越多越好,农田投入养分过大,盈余部分并未起作用,而最终是进入土壤和水环境,造成土壤和水环境的污染。”田杰说,防治面源污染重点应在化肥的减量提效上。要从技术上指导农民严格控制氮肥的使用量,平衡氮、磷、钾的比例,减少流失量。化肥的施肥方法、数量,要根据天气情况、土地干湿情况、农作物生长期及农作物的特异性等决定,实现高效低耗,物尽其用。田杰还特别提醒农民朋友:一定要改变偏施氮、磷肥的习惯,更多地使用农家肥。

省植保总站将在环巢湖地区建立水稻、棉花、蔬菜等安全用药示范基地,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推广农药减量使用技术,力争用5年时间,农药施用量削减20%。该站王明勇站长表示,“一方面,各级农业部门要大力开展安全用药技术培训,提高广大农民安全使用农药的水平。另一方面,对生物农药推广,政府要探索建立补贴机制。”

措施三:发展规模养殖

“千家万户的分散养殖,难以解决畜禽粪便的污染问题,必须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推进养殖小区建设。而目前环巢湖地区规模养殖比重不到40%。”省畜牧局董卫星局长介绍说,2004年以来,合肥市通过政府补贴发展规模养殖,到目前已投入2500万元,建了488个规模养殖小区。一个规模养殖场建一个有机肥加工场,一举两得,既解决了污染,又获得了大量有机肥。巢湖流域尤其是湖区周边地区,要学习借鉴合肥市的做法,强力推进规模养殖小区建设,力争用5年时间,使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以上,规模养殖小区数量增加1倍。“省里将对巢湖流域养殖小区建设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开展乡村清洁工程建设,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又一有效途径。今明两年,省农业生态环境总站将在巢湖流域的9个县区建6个省级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实施“三清三改”(改路、改水、改厕,清垃圾、清污水污泥、清杂物),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巢湖市结合新农村建设“百村十镇”示范工程,投入资金8598万元,在257个示范村实施 “三清三改”,并逐步实行污水、垃圾集中无害、资源化处理。

 

阅读 1447
推荐
网友评论

发表

我也说两句
游客于2013/7/14 9:15:47写道:
胡扯 巢湖主要污染源来自工业 企业对着河道直接排污,我不知道,合肥 巢湖到主要领导们到干吗去了?
游客于2009/10/27 9:25:50写道:
农民有责任不种田,饿死你这书呆子,农药,化肥,是农民生产的吗?活呆子...;..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更多精彩在首页, 首页